吴鲁兰
一、课程名称:绚丽多彩的侗族盛装围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技能:让学生了解侗族盛装围腰在侗族文化中的内涵,掌握围腰纹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过程方法:通过了解,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侗族盛装围腰纹饰。
(三)情感态度: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侗族盛装围腰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课程文化背景
本课程主要利用黎平县岩洞镇本地方的民族服饰之----侗族围腰。侗族围腰又称围裙,是上衣的辅助部分,是侗族妇女服装的重要服饰配件。侗族围腰分为日常围腰和盛装围腰两种。盛装围腰是侗族妇女在节日期间穿着的服饰配件,色彩华丽耀眼。包括绣花围腰、银饰围腰、织绣围腰等多种形式。侗族围腰大多以青、蓝、绿、紫等色作底,底布上镶以彩色织绣、饰以银箔片或银泡组合成多个几何纹样图案,在图案上绣以龙、凤、花、鸟、虫等图形,形成完整和谐的图案。
盛装围腰分为:绣花围腰、银饰围腰和织绣围腰。绣花围腰是侗族最有特色的盛装围腰之一,主要是侗族姑娘节日期间穿着。青布做底,除上方腰带外,其余三方均镶花边,四角钉三角形绣花块,中心由八块梯形花块围绕八角形花块,拼缝成圆形花团,每个花块均彩绣牡丹、梅花、石榴等,周边嵌银箔纸条,另钉玻璃珠和亮片,下摆坠各色流苏。
银饰围腰是侗族姑娘在婚礼或重大节日时的突出装扮,以深色做底,有的三边、有的四边镶银箔片或银泡,中间饰以太阳形状的银片,下端坠以银片做流苏。
织绣围腰以织绣为主,有的缝以彩条固定,有的连接织绣条固定,有的整块布满织绣图案,并坠以流苏。
侗族盛装围腰结构主要包括正方形围腰主体部分、腰带和机织花带、流苏等。围腰主体部分的正中间是圆形或菱形主体纹样,四角是三角形角隅纹样,外围三边还镶有有条形花边。
四、参考课例
课例一:描绘色彩绚丽的侗族盛装围腰(基本式,适合低年级或具备简单绘画工具的学校)
教学重点:了解侗族盛装围腰纹饰的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用彩笔描绘并涂色的手段表现侗族盛装围腰的构成形式。
工具材料:纸、水彩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侗族盛装围腰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围腰纹饰基本构成形式,了解围腰的艺术特征。
(二)讲述侗族盛装围腰的文化寓意与艺术特征,强调太阳纹、蕨芨纹等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三)引导学生用水彩笔描绘盛装围腰纹样并涂色。
1.画出围腰的外形;2.添画围腰的纹样;
3.涂上美丽的色彩;4.《侗族盛装围腰》成品图。
(四)鼓励学生描绘既有侗族特色,又有个性的盛装围腰纹饰。
(五)从中间主体单独纹样、四周二方连续、四角角隅纹样的综合运用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
课例二:探索侗族盛装围腰的纹饰之美(普及式,适合中年级或具备简单绘画工具的学校)
教学重点:用黑白画或刮画表现盛装围腰。
教学难点:掌握用黑白画或刮画表现盛装围腰的表现技法。
工具材料:白纸、签字笔、棉签或筷子、刮画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侗族盛装围腰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侗族盛装围腰的文化寓意及其藝术特征。
(二)引导学生用黑白画的方式描绘盛装围腰(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筷子、棉签等在刮画纸进行描绘)。
1.画出盛装围腰的基本构成;2.画出中间主体单独纹样;
3.添画角隅纹样和花边;4.处理好黑白关系、添画细节。
(四)从侗族盛装围腰纹饰的构成、色彩的搭配等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
课例三:剪贴添画侗族盛装围腰(标准式,适合高年级或具有较多绘画材料的学校)
教学重点:用多种表现方法、装饰侗族盛装围腰。
教学难点:掌握折剪、粘贴、添画等方式表现侗族围腰的方法。
工具材料:白纸、水彩笔、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侗族盛装围腰图片或实物,强调侗族鱼纹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学生在设计制作侗族盛装围腰鱼纹在帽子上的运用
(二)指导学生运用剪贴与添画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侗族盛装围腰纹饰的方法。
1.画出围腰外形,划分纹样区域;2.剪出纹样色块;3.粘贴剪贴的纹样;
(三)从剪贴与添画等角度和单独纹样、纹饰图形创作的艺术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课例四:兴趣小组活动课——做可穿戴的侗族盛装围腰
教学重点:做出可穿戴的侗族盛装围腰。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多种材料和综合技法设计制作的侗族盛装腰的方法。
工具材料:铅笔、橡皮、直尺、裁纸刀、剪刀、彩色卡纸、锡箔纸、固体胶、水粉颜料、黑卡纸、描图纸、小记号笔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侗族盛装围腰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围腰的艺术特征,强调中心由八块梯形花块围绕八角形花块,拼缝成圆形花团的侗族绣花围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三)引导学生编织菱形几何纹饰。
1.准备好工具材料;2.画出围腰的主体结构;3.剪出与实物大小一致的围腰底色纸;
4.用描图纸画内部色块的外形;5.剪各色内部色块;6.将剪下的彩色卡纸贴在底纸上;
(四)鼓励学生用综合材料和多种表现技法表现侗族盛装围腰。
(五)从综合材料和表现技法的多样性等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