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惠 魏欣 周忠群 郭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们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实践新课程,指导语文教学。下面就如何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放飞学生思维。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新编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时代感强,贴近于学生生活,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再现生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之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
例如学习《春》(七上)、《蝉》(八上)等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事先观察生活,对于这样一些自然现象,同学们都见过,但往往不太留意,现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像《苏州园林》(八上)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皇帝的新装》(七上)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社戏》(八下)中通过写乡村戏剧,更主要的是反映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怎样理解“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呢?首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解读,让他们明白了:“好豆”、“好戏”并非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表了作者对天真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教师再追问: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学生便调动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如:没有再好的饭——研学课程中的师生野炊;没有再好的菜——饥肠辘辘时的水煮豆腐;没有再好的饮料——风雪夜归时的红糖姜茶;没有再好的游戏——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七上)后,我们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描画出你心目中的《天上的街市》,可以将原文改写成一篇散文,可以用诗乐舞的形式展演课文……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优化作业内容,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改变单一的个体作业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和实践课堂所学知识,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作业,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作业设计挖掘生活元素
如教完《大自然的语言》后,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介绍的有关知识,去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推测、交流、展示及验证等亲身活动,去体验课文知识的真实性。这样把教材回归生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有关物候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实践能力。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2.作业设计尊重学生差异
在设计作业上,我们除了深入挖掘生活元素,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精心布置既让学生喜欢又有效益的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安塞腰鼓》(八下)一文后,可以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下作业:1、积累文辞优美的句子;2、朗诵感情强烈的句子;3、体会文中排比、比喻的作用;4、研究家乡民间风俗文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又如周记写作,我们一般不规定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周记里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说,周记成为沟通师生关系乃至同学关系的桥梁,成为教师教育工作的信息提供窗,成为学生的情感宣泄口,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台,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外活动生活化,提高学生能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我们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是联系学校生活开展活动。例如,我们开展学校演讲比赛,组织同学写演讲稿、上台演讲;学校开展“爱我校园,保护环境”活动,征集最佳宣传标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是联系家庭生活开展活动。如阅读了《傅雷家书》(八下)以后开展“我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交流,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进行,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大好机会。
三是联系社会生活开展活动。如学了《苏州园林》(八上)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
总之,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生活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的个性“舞”起来;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的能力“长”起来。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才能让我们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灵气,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