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做好学生引路人”

2020-10-21 23:38李游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长爱心温度

李游

摘 要: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者也应该是有温度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温度的学生,是有个、有想法、有生命、有活力的人,是活生生的未来,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不是考试做题的机器,你对他们的教育也许会造成一生的影响,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们的接受教育。

关键词:温度;爱心;成长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冰心)

——题记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简单而又深刻道理。

李镇西先生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谈到:“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爱”虽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长期的、真心的、无私的付出。

时光荏苒,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度过了四千多个日夜。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有过苦,有过累,但却没有怨,没有悔。

在这个班中,有两个孩子最让我劳心。刚接触这两个孩子,我感觉完全无从下手。小张(化名)没有一天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打瞌睡,做事极慢,成绩差。第一次语文测试只有30多分,第二次语文测试20多分。每次测试收卷的时候,他只能把基础部分做完。而小雨(化名)除了每天不完成作业,做事慢,成绩差之外,一节40分钟的课,她30分钟以上在走神。老师点她的名字,她口头上回答了老师,但人的心却没有回来,眼睛没有焦距。无论你让她站着、坐着,她都一副“人在心不在”的模样。你批评她,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着这两个孩子,同班的几个科任老师无不摇头、叹气,束手无策。

为了应对这两个学生,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效,心里正难受之际,我突然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爱神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终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我想“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吗?教师虽然不是雕塑家,然而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而“爱”则是赋雕像以灵动生命的最珍贵的必需品。

首先,我向教过他们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小张(化名),单亲家庭,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小雨(化名)母亲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麻雀。早出晚归,比上班族还要“忙碌”。平时兄弟姐妹给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小雨(化名)经常一人在家,由于没有人管束,本身自觉性又不强,以至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就独自一人在家里看电视。直到母亲“下班”回家了,才去睡觉。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他不完成作业,上课常常打瞌睡。小张(化名)则是由母亲负责其生活与学习情况。母亲还是十分负责的,只是母亲没什么文化,孩子常处于“人在心不在”的状态,母亲叫一下,她说做一点,于是做什么事都比较被动。

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家庭问题,一个是性格问题,但同样不是容易处理的。怎样转化他们呢?这成了我常想的问题,甚至有时做梦也会梦见怎样辅导他俩。在教育她们这四年当中,我与他的母亲做思想工作,劝她不要打麻雀,无奈她改不了;于是我劝她说白天打麻雀,晚上陪儿子做作业,并要求她督促孩子早点睡觉。家长有时还会“怨声载道”,不怎么乐意。但是这孩子脑子灵活、听话、乐于助人,每每想到这些,我就特别希望能够把他教育好。

接着,我和班干部商量对策,发动班干部带头轮流督促、輔导、检查小雨(化名)的作业,每天向我汇报情况。同时,考虑到杝做事特别慢,我给他“量身定做”作业内容,减少他的作业量,并对他提出“三做”——做完、做好、做会。在作业“量”上减少,在“质”上提高要求……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不再打瞌睡,他的作业尽管字迹有点潦草,但是基本能完成,这对后进生来说,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要转化小张(化名)就更难了,她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与别人沟通,别人也走不进她的内心。她好像什么事都不在意,与她谈话,她的眼睛也是看着不知名的地方。然而通过观察,我发现方某珊很单纯,也很听话。尽管学习不好,不专心,但是她特别希望学习有进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同学的喜欢(因为她的性格奇怪,没有学生与她玩),她有一颗“向好”的心,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和没有人帮助她。于是我找同学帮助她,找同学与她课间游戏,有时我也加入到她们的游戏当中,同时每天找同学督促她把作业记录下来……不久,我发现方某珊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每天都能完成作业;上课时虽然注意力虽然还是不太集中,但是比之前好多了,有时上课的时候还举起小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变化让我看在心里,喜在心里。

甚至有一次小张(化名)在下课时会主动找我说话,说说自己的作业做得怎样,说说自己会背什么。有了第一次,便有了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每当这时,我总会看到她灿烂的笑容,感觉到她的一颗纯朴的心,心间常常流淌着欣慰与窃喜,如同水的且歌且柔,抚平我不时躁动的心。

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良玉,对孩子报以热情的期待和真诚的鼓励,多说一些赞赏与鼓励等积极的话语,多给孩子一些“爱”,我相信,孩子定会良性发展,越来越好。

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是呀,教育无他,唯“爱”第一。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爱,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只有爱学生,才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愿意与老师成为交心的知己。

静水流深,我坚信——我们的爱,我们倾注的爱心,足以培养出蓬勃的生机,跃动的灵魂;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

[2]《中国德育》杂志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成长爱心温度
爱心树(下)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爱心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测个温度再盖被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