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的创新策略

2020-10-21 05:52杨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红色旅游乡村振兴

摘 要:中国的红色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红色文化恰好在乡村生活、环境、民俗中积累形成其独特的价值。本文以石柱革命老区为例,分析如何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中,让红色旅游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红色旅游;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石柱革命老区

一、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一)文旅融合背景

传统的文化场所业态以文化参观为主,红色旅游最重要是教育功能。如何面对旅游的娱乐功能、环境教育功能等,文旅融合下的红色旅游要实现多层次的优化升级,需要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推广整合、业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

(二)乡村振兴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为红色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优秀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新契机[1]。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核心是乡村现代化,用红色革命所传承的战略价值观。以不忘初心为前提,整合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系,面向乡村振兴,重新从乡村出发,发展中国乡村振兴现代化。

二、重庆市石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现状

(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石柱革命老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曾率红三军两次进入石柱革命老区开展扩红和改造神兵队伍。该地也是红二军团第三特科大队、川鄂边红军游击队、四川工农红军第二、三路游击队、平民革命军等留下光辉战斗足迹的地方。石柱革命老区有4000多优秀儿女加入红军主力部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2]。

(二)乡村旅游开展如火如荼

石柱县发展乡村旅游结脱贫硕果。依托黄连、莼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石柱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体验型、参与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商贸深度融合。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带动贫困户1860户,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2019年习近平主席深入石柱县时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红色旅游的优势

一般来讲,革命老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资源均比较富集,可与山水观光、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业休闲等结合起来[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三峡库区腹心,是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石柱县生态环境宜人,人文底蕴厚重,土家风情浓郁。如果能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传统教育、遗产教育,同时让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这是我党的一个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石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枯燥,趋同化严重

亟待改变红色旅游以参观展览、听讲解的满足浅层次视觉、听觉体验的现状。选择红色旅游的人,往往想要亲历曾经的血与火淬炼的历史现场,体验最真实的历史。石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多以静态展陈为主,这种毫无历史痕迹的现场感,让游客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体验,也失却了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美好初衷。此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缺乏内容运营,带给人空洞乏味的体验感。

(二)目标群体与产品形式不匹配

随着红色旅游主要客群的年轻化,单纯依靠参观游览的旅游产品早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对于年轻群体的开发也是红色旅游赖以发展的关键。一方面由于年轻群体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教育对象。另一方面,年轻群体市场潜力巨大。十九大后,携程网调查发现,在近期前往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中,半数以上年龄不到35岁。所以,年轻群体是红色旅游在进行市场开发和培育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的。年轻人选择红色旅游,就是想在实地亲身了解革命历史,瞻仰革命先烈,感受历史真实。但目前多数红色景点仅停留在参观游览层次,难以吸引年轻群体。

(三)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红色旅游孤立起来,没有和其他周边的一些景区景点进行联动。石柱革命老区红色景点尚未开发成熟,多以参观遗址遗迹为主,基本为半日游或一日游。游客所购旅游商品多是书籍、光盘以及当地的土特产品等,对景区及周边经济意义影响有限。

四、石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一)旅游产品时尚化,增加产品体验感

借力科技的发展,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红色历史已经成为静态存在,只有在记忆中才能触摸到,而高科技、娱乐方式可以让静态的历史变成动态的展示,将想象的记忆变成“虚拟”的真实存在。如将旅游产品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VR技术多维度动态展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线上导游,通过AI技术识别游客行为、推荐相关旅游产品、游线等方式,用情景化和体验性强的产品带动了游客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此外,高科技娱乐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刺激性,通过这种趣味和刺激能够消解红色历史的沉重感,带给游客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既做到对红色历史的尊重,也实现旅游消费的娱乐诉求。

(二)红色旅游与虚拟旅游的结合

虚拟旅游凭借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游览所有景区的优势受到年轻人热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使用虚拟旅游。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利用虚拟旅游提升景区知名度,将实地旅游与虚拟旅游结合,激发游客对景区的兴趣,在以后选择出行目的地时首先想到在虚拟旅游中看到的区,真实地去一探究竟。同时,要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必须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与历史进行科学的再现和演示[4]。

(三)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结合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配套开发土家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项目,增加游客驻留时长。要充分利用好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康养石柱”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尤其是辣椒、黄连、莼菜等产业,提升产业的附加值。这种“红色乡村”发展模式,使游客体会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能够感受质朴、宁静的乡村原生态环境。主要落地到农事、农民、农家,把民宿、景观、生活体验有效结合到红色文化中,打造红色民宿、红色乡村度假综合体、红色乡村创客基地。其中,红色乡村创客基地非常有价值,主要是让城市生活进入红色文化,而不仅仅是把红色文化局限在历史故事中,让今天的市民成为红色文化的参与者、创作者。

参考文献

[1] 吕胜男.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与辐射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9,(8):86-92.

[2] 石柱革命老区遗址遗迹掠影[J].红岩春秋,2015(12):44-45.

[3] 黃细嘉,宋丽娟.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与开发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5):53-59.

[4] 闫奇峰,张莉平,张宇.论红色旅游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必然性——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8,(8):70-73.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8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石柱红色旅游”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蕊(1998-),女,四川成都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红色旅游乡村振兴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