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春香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作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实施教育教学。
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立脚点。下面就以小学美术《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为例,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设计,该课属于国家课程,设计的思想、理念、方法等都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进行设计。
《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对水仙花的特点、国画表现方法和优秀作品作了详尽的描述和表现,同时插入了视频素材,与图片、声音、文字有机结合,为作品增色。在制作时,抛开了所有影响教学、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装饰元素,界面简洁干净,符合学生视觉特点,做到了色彩和谐雅致。背景设计为蓝绿色,是根据本课内容设计的,课件背景色调与内容和谐统一。
用理念和思想指导设计
遵循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不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在这个数字化学习工具中,从水仙花图片入手,通过示范引领、资料呈现、视频演示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国画勾勒填色法的表现技法,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效率快捷、实效突出”的目标,达到内容的“实”与形式的“活”、课堂的“动”的良好统一。
遵循教学目标设计
采用三维目标设计方法,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引导下,设计数字化教学工具。
背景的设计 去掉干扰教学的各种附加GIF图片、装饰花纹等元素,设计灰色调的蓝绿色作为背景色,使数字化学习工具简洁、干净,既保护学生视力,又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因素。
内容的选材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画”与“赏”两部分。可以说做到了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
“画”包括教材介绍、趣味导入、实物观察、绘画指导、名作欣赏和实践要求。
“赏”包括作画参考、生活应用、艺术拓展、水仙雕刻、水仙文化。
链接便捷 在学习工具的每一环节都要按照内容的组织结构,设置链接按钮。有了链接按钮,在操作与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随时跳转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到节点清晰,链接高效。每一页也有前一页、后一页的链接,操作简便快捷。
重难点的解决 加入著名国画大师徐湛老师讲解水仙花畫法的视频。这个环节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在教学平台可以将学习资源发布给学生,学生使用个人账号可以在电脑上自主学习。设计实物图片与水仙花勾勒画法对照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水仙花的特点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然后再将实物图片去掉,汇总水仙花勾勒填色法的不同姿态,有效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在无形化解。
现场示范与视频有机结合 数字化学习工具本就是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的集合。在水仙花画法这个数字化学习工具中视频用的徐湛老师的讲解,这也是微课的应用形式之一。现场示范也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课堂上用扇面为学生示范,师生互评的时候,这些作品就是奖品,老师将其送给学生做纪念,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观指导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
以教育观指导设计 站在课程角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使课程定位准确,重难点把握得当,突出学科本位,达到课标的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更加有意义,提高课堂互动实效,体现激情引领,享受课堂,合理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大美术教育观,实现了“做有思想的专家型的教师的探索和追求”。
以课程观指导设计 水仙花的画法与梅花画法、树的画法、山水画法等小学涉及的中国画系列课程紧密联系,整体设计,前后关联,构成学段间的横向联系。
为有效教学,通读全部义务教育美术学科教材非常必要,包括中学部分内容,对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国画教学有全面的认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作为一个系列,梳理出学生要学习的中国画知识体系,将之整理为中国画系列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前后关联,前后贯通,互相补充。
以校本化指导设计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设计中国画系列课程,还可把小学美术教学的国家课程与学校的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小学线描课程、版画系列课程、陶艺课程、衍纸课程,教师可在学校利用线描社团、版画社团、陶艺小组、衍纸社团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这些特色美术社团,与国家课程互为补充,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使“站在课程高度实施小学美术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念逐步深入。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