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锋
“校园足球谁来踢?”当然是校园里的学生踢,这样理解当然没错。可是对照校园足球推广的初衷,有的基层学校走进了校园足球发展误区,如学校踢球只是少部分足球运动员的事,学校真正踢球的学生少、踢球学生参与面小、学生踢球时间少等问题。
“校园足球谁来踢?”是校园里全体学生踢,走出校园足球“精英化”发展误区,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踢足球,让更多喜欢足球的学生踢足球,而不是少数学生运动员在足球训练的时候踢足球。
“校园足球谁来踢?”这个问题看着像是一个简单、多余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带着我们基层学校走出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误区,也针对性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学生运动员踢足球
学校选拔一些潜能学生,成为学生运动员,组织足球课余训练,成立校足球队,这些少数“精英化”的训练,目标是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参加了比赛,争金夺银,获得好的队员成绩。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尤其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运动队建设抓得普遍较好,运动员选拔、训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学校的足球队建立了年龄衔接运动梯队,运动队训练的场地、装备配备都比较好,学生运动员踢球的时间也能得到保证,并且有体育老师或者外聘的专业足球教练指导。
基层学校抓足球队训练,追求运动成绩,这无可厚非,但这不是校园足球的全部。大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是足球”。校园足球是以足球为载体,强调校园的教育性本质,校园足球绝不是等同于竞技足球。现在开展校园足球不能再走这种急功近利的老路,违背校园足球初衷,校园足球要走出精英化的误区,大力在校园里开展足球的普及教育。
全体学生踢足球
所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喜欢足球这种可以滚动、可以弹跳、可手拍、可以脚踢的玩具,无论球的大小、球的重量,球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用足球进行健身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校园足球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发展国家足球人口,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与健康水平。
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内踢,还可以在课外踢。学生可以在校园里踢,还可以在校外在社区踢。学生可以自己一个人踢,练技能,更好的是小伙伴一起踢,进行比赛、交流、分享。班级可以组建球队,与别的班级进行对抗赛。班级内部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循环足球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的足球联赛、足球嘉年华趣味活动,还可以组织有老师、家长参与的亲子或师生的足球活动。
校园里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学习和锻炼,学生身体的基本运动技能得发展,运动水平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足球之后提高了智力发育。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还培养、强化了学生坚韧不拔、永不服输、超越自我、勇于担当等各方面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
校园里推广足球常会碰到各种困难,如学校场地小、缺少足球体育器材、师资不足等客观问题,这些困难我们基层学校都已通过学校领导、体育老师、足球教练员的主观努力得到克服或缓解,并总结了很多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调整足球课课次、大课间足球项目定期轮转、足球基本技术分类游戏等办法解决场地器材不足问题;通过足球专项老师走班、同年级课次交叉等解决专业师资不足问题。
学校校长踢足球
在校园里第一个踢足球的人应该是校长,第一个陪伴学生踢足球的也应该是校长,第一个支持学生踢足球的人更应该是校长。校长就是校园足球运转的发动机,推动足球进校园,支持足球进课堂,校长是足球运动在校园里生根的首发力量。
校园足球特色鲜明,活动开展好的基层学校,校长大都做这样一些工作:学校足球运动场的建设、改造、维护等方面,学校要通盘考虑,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校长要努力;创造条件招聘足球专业的老师或教练,加强现有体育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提升足球专项技术和技能,足球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校长要关注;体育器材的配备中应该加大、增多足球运动项目的器材添置,支持体育老师选配装备,校长要给力;校园足球教育教学、竞赛评比各项活动的推进和开展,校长要参与。
很多基层小学校长懂足球、爱足球、会踢球,能够走进运动场和老师们、学生一起踢足球。亲其师,信其道,校长、老师就像一面镜子照应着学生、吸引的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校长、自己的老师喜欢足球,积极的参与踢足球,并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唯美的场景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校长、老师参与足球活动直观的感受足球的魅力,比说一万句踢足球有什么好处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校园足球谁来踢?”应该是所有关心校园足球发展的人来踢。推广校园足球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踢足球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足球為媒介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我们看到、了解到很多学校开展的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和案例。校园足球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高、可塑性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踢足球,深度感受足球的魅力与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枚乘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