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0-10-21 11:43付涛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高校

付涛

摘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体育教学起到延伸作用,更是立足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基础上,不断推动高校体育竞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课余;体育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锻炼体育项目的意识越来越强,在此情况下,高校也应对课余体育训练加以重视,并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最佳训练方法,立足于国家人才角度上管理课余体育训练,全面推动高校体育训练发展。

一、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

(一)并未明确课余体育训练重要性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为了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一方面,课余体育训练对于体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可促使体育教学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育课余训练对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课堂延伸。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时,并未对体育课余训练产生足够重视,高校领导也没有认识到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课余体育训练安排在合理位置。

(二)课余体育训练缺少先进训练方法

学生在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下可有效增强自身体育竞技能力,获得优异的体育竞赛成绩。虽然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及文化水平,但由于常年任职于教育工作内,从而难以接触到先进体育资料与相关信息。同时,体育教师并未充分了解现代化训练手段与训练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更缺少交流学习机会。因此,高校多数体育教师都是依靠自身锻炼经验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在教学手段方面较为落后,难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进而导致学生训练效果不佳。

(三)课余体育训练存在布局不当现象

首先,高校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出体育项目、体育竞赛机制布局不当现象,诸多体育项目在并未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同时,高校开展体育竞技活动间隔时间过长,很学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只有在一年级二年级时参与过体育竞技活动既可,完全没有持续训练的意义,而体育竞技学生也多数在新生中挑选。长此以往之下,高校不仅浪费了优秀体育人才,更是难以持续性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其次,高校并未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形成完成奖励机制,解决训练奖励问题,不仅高校体育教师缺乏鼓励学生,甚至教师自身也没有受到激励。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自身缺乏认同感与成就感,从而导致训练教学缺乏积极性。此外,多数课余体育训练学生因为热爱体育,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但却在最终毕业分配时其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进而导致高校多数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丧失信心,不愿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促使高校难以提升课余体育训练效果。

二、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优化策略

(一)明确课余体育训练活动教学位置

体育课余训练的根本在于体育教学,现代社会中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在于增强体育运动员运动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保证训练公平性,并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项目,增强学生课余體育训练积极性。面对想要参加体育教学的各专业学生,需体育教师做好基本体育教学,促使学生提升自身体育知识、体育技巧与体育技能,养成锻炼身体、训练特长的良好习惯。同时,高校还应培养学生成为体育运动骨干成员,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聘请专业教师提升学生运动技巧

高校可在课余体育训练不同项目中为其招聘相应专业体育教师,增强训练专业性,组织优秀体育教师或新体育教师学习先进训练方法与训练经验。实际上,高校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教学原则、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方面。对于课余体育训练来说,则注重与运动竞技形态与运动技能训练,而体育教学则注重完备训练基础。由此可见,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受过专业运动训练与现代运动技巧,才可与课余体育训练及体育教学完全吻合,以此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与体育技巧。

(三)采取激励策略增强师生训练积极性

课余体育训练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才可获取最终训练效果与训练成绩,因而高校领域需针对课余体育训练制定相应激励制度,以此增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学生及教师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高校可针对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给予相应政策扶持,促使体育训练项目于能够影射到工作领域中,鼓励与增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参与积极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高校可在评职工作与分房福利上根据教师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给予相应福利,并将优秀教师作为其他教师起到带头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体育教师具备高度责任感,不仅需要对学生负责,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将课余体育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做好,带给学生安全、愉快、健康的体育训练活动环境。因此,高校应不断探索课余体育训练发展路径,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平.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思考[J]. 青少年体育,2017(12):116-117+94.

[2]杨剑云. 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09):121-122.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高校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乐的课余生活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