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晓东 杨川
摘要:国民体育健康素质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国家体育战略的密集出台,职业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职业院校的发展融入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本校教师教学条件,培养高质量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更好融入社会时代发展变成现实的问题。本文从新专业的发展定位、学生的培养质量出发,建立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成才发展;建立专家智库战略,实现教师持续发展;融入本地产业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发掘休闲体育建设的问题,服务体育强国战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休闲体育,培养模式
中国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特点,研究并制定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路径的人才模式显得更加重要。通过优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强化能力培养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突出学校特色,关注学生需要,结合体育跨学科特性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2]。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实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符合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需求。加强体育相关行业的资源整合与挖掘,强化医药、科技行业的补充发展,发展产业融合的优势与特色,实现跨专业、大产业发展。通过搭建智慧教学平台,突破区域壁垒,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破解教学分离的窘境,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校企融合发展是时代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含金量。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提升,学校专业的出发点立足地区实际,培养企业需求人才。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形成学生独特的竞争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在教学中关注大众健康,重视与健康、健身、锻炼、娱乐、休闲等相关专业的全面开展与建设,做好跨专业研究,形成产-学-研产业链,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迫切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基础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高职学生的学业时间是三年,其中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最后半年时间需要深入企业实践,正常的本科培养时间实施四年,从时间的跨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时间更加紧张,同时部分学生还要考虑专科升本科,进行继续教育,如何实现专科和本科教育的衔接变得更加重要。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以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为先导。加强基础教育的实践,特别是语文、计算机、外语等课程,优化外语作为工具性语言的实践,强化运用能力与过程性考核。积极运用新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模式,学在课堂,考在课堂,破除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
专门的指导教师将一对一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意向、毕业要求并结合其就业愿景,指引、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指导教师利用对学校要求、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所具有的全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学习的课程,明确学校对学生毕业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并在制订学习计划等方面提供指导,给出建议。
3.1 融入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3.2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建设精品课程
3.3 建立专家智库战略,实现教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 喻晶. 美国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4.
[3] 刘娇,王哲,房巍,等. 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跑道——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9(36): 8-15.
[4] 李承伟. 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4(2): 134-139.
[5] 刘莹.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开发的实践研究[D].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6] 张莉萍. 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1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