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
摘 要:空心村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人口向城市迁移,出现的废弃村庄增多的现象,空心村的出现导致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危害农村居住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等等。因此,开展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将会对解决山地丘陵区农村用地结构问题、对解决山地丘陵区土壤宜耕性问题、对改善山地丘陵区人居环境问题以及对解决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重大意义,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空心村;整治意义;整治效益
伴隨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发展问题愈发严重。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严重流失,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在当前的城乡二元体制架构下,农村空心化问题将会长期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深入开展空心村综合土地整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我国空心村整治潜力巨大,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够增加可用耕地的面积,更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乡村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受不同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地形条件、原有基础、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空心村的表现形式也明显不同,与平地相比,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急剧,垂直变化显著,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复杂多样。在村庄规模较大、间隔距离较远的地区,往往会出现同心圆模式的空心村分布形式;在我国平原地区,由于村庄分布稠密、住宅连片,村庄不断向外扩张而形成多核式空心村;在河流、山峰、道路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地丘陵地区的空心村分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山地丘陵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9%,中国大地貌单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脉环绕。此类地区居住着大约2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转移、集聚,山地丘陵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该区域的农村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空心村”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1,2]。“空心村”也是国内存在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出现蔓延的趋势。“空心村”的出现有许多弊端,如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危害农村居住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等等[3,4]。因此,开展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将会对解决山地丘陵区农村用地结构问题、对解决山地丘陵区土壤宜耕性问题、对改善山地丘陵区人居环境问题以及对解决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重大意义,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6]。
一、社会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治理“空心村”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大量闲散劳动力,使之满腔热血地投入家园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扩大就业,使可能积淀的社会矛盾也因之得到无形的消解;通过“空心村”整治不仅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而且整理后的耕地经过规划设计沟、渠、路纵横交错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满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经过整治,农民既可以扩大承包地又可以得到资金补助为扩大再生产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旧村复垦,通过少量搬迁、自然村合并、“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土地利用更加集约,腾出大量土地,经过田、水、林、路、村综合整理后,可作为农村建设用地储备或新增耕地,极大改善了人地矛盾,同时提高了村民土地资源的意识。经过重新规划建设的村庄,人地居住和生产更加合理科学,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平台,利于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宅基地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还将带动建筑建材行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生态意义
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居住地具有植物盖度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及水、土壤污染等特点。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少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红线不明确。再者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居民景观意识薄弱,没有环境建设的概念,这一点体现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利用类型分散、破碎,农田想在哪里开垦就在哪里开垦,林地也就剩下三两颗为一组稀疏分布的状态。
通过“空心村“的集中整治,可以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结构疏松、布局混乱这一现象,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耕作与利用。有利于推进村庄内部的更新速度,优化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排污不畅、垃圾随意堆放等恶性环境问题;农村人口环保意识薄弱,而空心村的整治能够明显改善农村的白色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扩大农村绿地面积,维护农村整体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集约化治理有利于实现对农药以及化肥使用的有效控制,缓解农村土地的面源污染问题,有效地维护土壤质量,保障土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农业化学用品对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水的污染,改善水质,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利于人类健康。
“空心村”治理可以减少宅基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面积和数量,扩大有效利用土地面积,扩展环境绿化范围和防护林网的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密度,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降低表层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减少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三、经济意义
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山脚、沟谷地带,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村庄规模小、分布散、没有经过规划,卫生设施也不齐全,人畜混居,总体上呈现出散、乱、脏的特点。通过对闲置或荒废的“空心村”宅基地整治,农民利用整理的土地指标置换,迁居到城镇或有规划的中心村,能够有效改变农村的散、乱、脏面貌。除此之外,还能有效促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宅投资,对一般农村居民来说,住房是最重要的财产,建房是最大的消费支出,通过“空心村”治理,增加住房建设的潜力,同时引发对钢材、水泥、建筑劳务等市场的巨大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能帮助农民建设新居和改造危房,同步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宜居性,形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富效应,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一个有力引擎。
山地丘陵区具有用地粗放、人均用地大;古村落多;坡面土体稳定性较差;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等特点。通过旧村复垦,新建成的农田内道路、绿化、灌排工程配套完备,田块规整划一,機械耕作条件完备,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便于生产结构的调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挖掘出村庄土地活力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现有村庄实施改造,不仅可以改变村容村貌,解决现有的宅基地分配不公,限制干部特权,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可有效地遏制对奈地的乱占滥用,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据预测,陕西省未来十年农民建房用地,如果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即可少占100万亩耕地,每亩年产粮食按500公斤计算,每年即可增产粮食五亿公斤,更重要的是十年后这近百万亩耕地将继续在农业生产上发挥效益。
中国山地丘陵区空心村面积巨大,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架构仍未根本突破,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农民工就业的压力尚未根本缓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规划管理滞后的局面还未全面改观。因此,中国农村空心村问题,不仅会加剧发展,而且会长期存在。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的资源与环境条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以及外部的体制与制度、管理与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了农村空心化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农村空心化的节律性特征明显。在农村空心化演进的“生命周期”序列中,兴盛期、稳定期与衰退期是空心村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主要阶段。
参考文献
[1]师晨迪,何振嘉,肖文魁.近20年我国空心村研究进展简要分析——基于(1996-2015)中国知网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31-35.
[2]曾赏.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空心村整治——以北徐村为例[D].2015.
[3]韩春梅.探析综合整治空心村的现代农村土地资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5X):37-37.
[4]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
[5]王军利.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心村治理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6]李定国.城镇化进程中湖北省空心村治理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4-77.
(作者单位: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