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摘 要:什么是德育?德育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之分。而人受到的众多德育中学校德育犹为重要。它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关键词: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如果把教育比作培养树苗,那么品德之于人则犹如甘露之于树,树无甘露则不长,人无品德则不立。由此可见,德育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正是从幼稚走向成孰的过渡阶段,也是叛逆的膨胀期,还是塑造良好品德的瓶颈时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把握好这一阶段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引导和纠正的时机,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一、德育工作要注重从自身出发
《礼记》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意思是说,但凡是老师都要注重德才兼备,既要教给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言传身教:给学生上课时要做到精神饱满、举止得体;与学生交谈时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犯错时要做到循循善、诲人不倦;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反之,老师是一个性情粗暴、行为不端、不重仪表的人,那么所教的学生也有样学样,再与学生谈道德也是枉然。小学高年级学生正是叛逆期,也会出口反拨“你还不是那樣?”这是教师的失德,教育的失败。
因此,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等关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助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所谓:“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易于学生动情”。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真诚交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凡事做到以身作则,让自已在孩子心中无形中形成一个良好榜样,熏陶和指引他们树正德、立志向。
二、德育工作要注重整体与个体相整合
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整体与个体相整合。何谓整体与个体?整体指以整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德育工作;而个体则指对单个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整体的德育工作通常以思想品德课或班会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制等教育。仅仅以上课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就为免太枯燥、无趣了。久而久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变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了。其实,整体的德育工作不只是思想品德课和班会,它可以形式多样。如,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开展德育工作。清明节、国庆节号召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到烈士墓进行祭扫,写追悼文等记念活动,既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阳节可以开展敬老活动,给家里的长辈做一件事,如洗一次脚、做一顿晚餐等。还可以到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活动。这正如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班主任既要注重整体学生的德育教育又要注重个体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到整体与个体相整合。班主任对个别学生实施的各种德育策略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家庭背景等,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激发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达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如班上的一个女生突然出现上课经常迟到、睡觉的现象,就不能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大声呵斥这样粗暴的方式进行了。沟通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首先,班主任要私下找这名女生进行谈话了解原因,再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晚上看手机、电视或由于家庭等原因而影响睡眠,班主任要懂得因材施教,做到动之情、晓之以理,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打破孩子的心理防线,使之打开心扉,相信老师,才能对其个性品质加以正确引导,改正缺点。德育工作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德育工作要注重家校联系
德育工作并不是单方面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学校和家庭相配合,才能使德育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德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启蒙之师,因此,家长以其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而家长配合老师的德育工作,会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要把德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中,要适时地与家长微信、电话联系,约家长个别面谈,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孩子们在学校或家里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孩子出现问题或犯错时,要及时联系家长反应情况,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老师要向家长表明,学生调皮虽不是什么恶劣的问题,但是如不及时教育引导,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并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与他的无视和冷淡有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已,与家长共同探讨德育方法,共同教育孩子,要与家长还成一致地教育意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孩子犯错时要联系家长,还要向家长分享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成长。尤其是优点和特长,唤起家长的情感共鸣,并建议家长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活动,融恰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家庭德育教育。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功时,要与家长一同分享,共同喜悦。只要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用爱去教育、用心去培育、用行动去熏陶、用情去感化,孩子必定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完美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全面、和谐的发展。
“德者,才之帅也。”班主任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帮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品德引导;努力发掘健全人格教育资源;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参考文献
[1] 周勇.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1.
[2] 张兴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 009(2 2)
[2] 陈秀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学之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