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瑶族长鼓舞的表演特点和传承文化

2020-10-21 10:50刘蓓
黄河之声 2020年7期

刘蓓

摘 要:瑶族长鼓舞是我国一种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瑶族聚集区盛行。长鼓舞的历史悠久,据了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瑶族长鼓舞成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舞与瑶族人民和瑶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长鼓舞是以边打边跳的形式表演,其表演内容丰富、独特,氛围热闹、欢乐。但伴随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影响,长鼓舞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生存空间愈加缩小。本文将从分析瑶族长鼓舞的艺术表演特点及其传承文化,表明长鼓舞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表演特点;传承文化

瑶族长鼓舞基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地域环境等因素,已在瑶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拥有独特的民族魅力,是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在瑶族每逢人民庆祝节日、丰收庆典和宗教祭祀时就会进行长鼓舞表演,现在已慢慢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1]。长鼓舞的编排大多是从群众生活中提取灵感,反应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情感,在表演上都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因此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长鼓舞的表演特点

长鼓,在瑶族语言中又称为“播公”,它是以两鼓对接、握着中腰、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左手使掌,右手持竹片在两端的皮面上进行击打,可发出“咚咚”之声。长鼓按其形状可分为大、中、小三种,通常使用沙桐木作为材料,牛、羊皮蒙鼓面。长鼓舞的击打动作大多是从模仿劳作生产、狩猎采集,逐渐发展成为了有形式的72套打法,而每一套又分为“移堂、起堂”等若干行为特征[2]。长鼓舞的动作粗细并蓄、刚强洒脱,既有民族特色又充满着朴实之美。不管是跳跃还是翻转或是大蹦等,其中都带着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在长鼓舞的72套动作中,广为流传的有:拜、承、大、小、打、置、架、斛等15套。其中有许多表现人民造屋的动作,真实又形象地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

长鼓舞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台长鼓舞”、“芦笙长鼓舞”还有“羊角短鼓舞”等。击鼓是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动作粗狂豪放;可进行2人对打,也可4人对打或是一大群人围成圆圈打,其氛围热烈,鼓声响亮。长鼓舞的舞蹈动作敏捷、勇猛、奔放、洒脱,在其模仿上山、越溪、伐树、斗虎等动作时,栩栩如生,一看就懂。长鼓舞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已经深刻融入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追求和信仰,也向我们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性格与精神。

二、长鼓舞的传承文化

据传,瑶族长鼓舞是起源于瑶族的宗教祭祀,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在后续的民间文化发展中,也表现于瑶族人民盛大的节日中,一歌、舞融为一体,展示了瑶族人民原生态的艺术表演形式,承载了瑶族的宗教文化和节日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宗教艺术

用于祭祀活动中的瑶族长鼓舞,其中的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瑶族宗教主要包含两类,一种是原始宗教,另一种是道教。原始宗教是出自与对原始环境和自然物种的崇拜,例如土地神、树身、山神、河神等神灵,在动土开荒前都是需要提前占卜其运势的,以求得个饭神灵的庇佑。至于道教就是用阴阳五行来占卜生活中的现象,虔诚的拜祭道教中的神灵,这不仅寄托了瑶族人民的希望,还有对民族英雄的感恩。瑶族的长鼓舞和瑶族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瑶族的历史发展中,都诚心的供奉、祭祀这各方神灵,而歌舞就成为了和神灵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自然宗教节日或是重要的事件准备前,瑶族人民都会对信仰的神灵进行祭祀,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比如,瑶族有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叫做“还盘王愿”,在瑶族每年的十月十六举行,各村寨都会选出最好的长鼓队伍,一起汇聚到盘王大庙中举行长鼓舞比赛,在特定的时间里按照一定的程序跳舞。“还原王愿”三年一小打,十二年一大打,小愿打是三天三夜;大愿打则是七天七夜。其中还愿长鼓舞的风格淳朴,具有较浓的宗教舞蹈韵味,其动作有“膝跳、前后打、拍肩、肘打、前后冲、左右冲”等十几种打法,这些动作由缓到急,气氛热烈、激昂。要将象征着韵味的长鼓放在神堂上,再覆盖上红布,进行隆重的解封仪式,在掌事祭祀后恭敬地去下长鼓,并交给表演者,借助激烈的表演来表示对神灵的敬重和崇拜[3]。

(二)节日庆祝

在瑶族的春节时,表演长鼓舞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春节时,瑶族人民会舞起长鼓,唱着歌,走村串寨,活动过程中鼓乐齐鸣,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笑容。不仅是春节还有瑶族人民的嫁娶时、丰收时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的灵魂,它不仅将欢乐传递给观众,也充分展现了它自身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名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长鼓舞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结  语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文化不可丢失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鼓舞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汲取了瑶族民间的许多艺术精华,并成为了瑶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了瑶族民族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长鼓舞的表演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表演内容也会更加广泛,这一伟大的特色文化必将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亞明,习鑫.江华瑶族自治县长鼓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应用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03):50-53.

[2] 胡玲梅.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J].科教文汇,2011, (06):163-164.

[3] 周生来,刘玲燕.瑶族祭祀语境下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15-18.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XK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