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信宇
摘 要:古典乐是世界音乐发展史的重要结晶,而肖邦在古典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前奏曲方面,肖邦的前奏曲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拉赫玛尼诺夫在肖邦创作的前奏曲基础上进行了前奏曲的学习和创作,可以说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具有肖邦前奏曲的影子,本文从前奏曲的整体概念出发,分别讲述了肖邦前奏曲与拉式前奏曲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了差异性的分析,最后对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风格上的差异做了总结。
关键词:肖邦;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风格
古典乐的各种形式中,前奏曲是其中一种类型,肖邦前奏曲以大部分轻松愉快的旋律作为基础,进行了前奏曲的开拓性创作,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在学习和借鉴肖邦前奏曲,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拉赫玛尼诺夫不断进行创新,让自己创作的前奏曲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例如螺旋式旋律写作手法,以及大和弦的应用,等都说明了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独特意义和精美旋律。
一、前奏曲的整体概念
前奏曲是古典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与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在钢琴独奏曲中,前奏曲所占据的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在古典音乐当中,具有前奏曲代表性创作的作曲家分别为肖邦和拉赫玛尼诺夫,这两位的前奏曲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拉赫玛尼诺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创新和提升,使得前奏曲的风格更具自我的韵味。
二、肖邦前奏曲的特点
肖邦前奏曲在整体上的旋律是轻松明快的,这源于肖邦自身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所接触到的波兰民间歌舞,肖邦在学习古典乐的时候,就以巴赫、贝多芬等知名作曲家为基础,所以说,肖邦学习的起点也是十分高级的,素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肖邦在进行《E大调前奏曲》的创作时旋律就十分快乐轻松,符合他早年的创作风格,但是在晚年之际,肖邦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感慨和悲观之余的《E小调前奏曲》就显示出了肖邦当时的情感状态,但是,肖邦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吸收了他对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使得大部分创作作品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欢快的旋律以及简洁明朗的风格,甚至一些前奏曲借用了大自然中存在事物的特点进行了与前奏曲的融合,达到了独特的创作方式。
三、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学习肖邦前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自身创作前奏曲的创新与发展,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前奏曲作品风格多样,种类丰富,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音乐作品,也为自身音乐作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体创作风格也就从这24首钢琴前奏曲中可以得到显示,升C小调前奏曲是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在同时代的众多钢琴作品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夺得了世人的宠爱,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流传,拉赫玛尼诺夫在一生的创作过程也是几经挫折,才不断有优秀的前奏曲问世,拉赫玛尼诺夫抱有巨大期望的《第一交响曲》创作完成之后,受到了世人的冷待,这给他的创作生涯带来了极大的挫败,虽然经受了巨大的挫败感,但是拉赫玛尼诺夫之后的作品又得到了世人的追捧和喜爱,整体上来说,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在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推进,在前奏曲的创作风格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拥有着热情的表现,与舞曲的節奏感有很大的共鸣感和相似感,与俄罗斯热情奔放的民族特点也有着极大的异曲同工之妙。
四、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风格的差异
在旋律方面,肖邦的旋律重在从一点一滴中进行旋律的渗透和引导,让人们从整体就能够感觉到肖邦前奏曲的主旋律,从而认识判断出肖邦前奏曲,但是肖邦在前期作品和晚年作品中的前奏曲旋律相差较大,在进行肖邦前奏曲的判断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前期作品和晚年作品进行区分和融合,从而达到对肖邦前奏曲的整体认知。拉赫玛尼诺夫在对肖邦前奏曲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创作时采用了极具创新模式的螺旋式旋律,这就让他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具有了极高的分辨率,此外,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独特的大和弦式旋律也是区分的主要因素之一,鲜明的旋律特点,让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在众多前奏曲目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和声方面,肖邦的和声模式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肖邦前奏曲在具有古典音乐创作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模式是具有开拓式的意义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创作形式,就在肖邦前奏曲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大胆的改进,从而达到了新的阶段,让前奏曲的创作在钢琴曲中达到了深远的影响。肖邦前奏曲的和声具有浓厚的和声技法色彩,世人对肖邦前奏曲的学习也需要在较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节奏就较为缓慢,世人在进行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欣赏时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可以说,拉赫玛尼诺夫做到了通过短短几个音符的变动,就做到了风格色彩的重要转换,达到创作的目的。
结 语
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在前奏曲创作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所以在对作品的阐述中,肖邦在前期的创作中用其明丽轻快的旋律获得了世人的喜爱,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对肖邦前奏曲进行了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但是拉式前奏曲的风格和创作形式却与肖邦前奏曲有着极大的不同,其热情奔放的曲风,浓重的旋律色彩,让拉式前奏曲在一开始就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扬,并在钢琴前奏曲中获得了属于拉赫玛尼诺夫的独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沃克,何桂凤译.拉赫玛尼诺夫[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 索洛甫磋夫,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