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唱作品《撒哩啰》结构探析

2020-10-21 05:00孙一馨
黄河之声 2020年7期

孙一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发扬、传承。在合唱发展中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社会的增长需要。我们需要更多本民族特色音乐融合合唱发展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民族合唱;合唱形式;民族创新

如今关于民族的传承与发扬在各个领域已崭露头角,合唱领域也不例外。国家一级作曲家刘晓耕老师的合唱作品《撒哩啰》就是一首具有云南彝族风格的作品,刘晓耕老师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音乐,通过多次的实地采风与考察,挖掘出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和语言特点的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合唱作品,刘晓耕老师的合唱作品不仅符合创新的理念,也体现民族合唱文化的进步,通过扎实的作曲技术、丰富的曲式结构、新颖的形式风格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刘晓耕老师在此素材的基础上还添加了许多趣味性,通过对少数民族母语发音进行词汇分解、重组后转化为合唱中的衬词,使这首作品更具有灵动与生机。

一、情境结构分析

《撒哩啰》原本是一首女声合唱,后来被刘晓耕教授改编为混声合唱,八个声部节奏织体独立清晰且富有色彩,节奏衔接紧密,整个和声效果极具魅力,我个人认为,混声比女声更富有感染力,两个男声声部的加入在合唱里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A段开头两个小节的钢琴伴奏作引子瞬间让听众进入到紧凑的节奏氛围中,整个A段女高是主旋律,就像姑娘在用歌声赞美山水;B段小伙子被美妙的歌声吸引而来,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立马展示自己的歌声吸引她的注意力,姑娘被成功吸引用歌声试探的轻声回应,两人渐渐的一唱一和起来,这种情愫唱进了两人的心房之中。整个C段情绪层次非常丰富,节奏比A、B段更快一些,像是两人因为初遇而产生的心动,通过了解后各自心里活动的波澜起伏,姑娘在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后,向小伙子表达自己想与他今生今世不要分开的心声;紧接着在D段立马进入到快板,这段作曲家标明了烟盒加舞蹈动作,全段的高潮在这里体现,两人相爱后一起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曲家在整个D段大量运用了衬词和方言以及在203小节开始节奏逐步到达最高点到结束。整首作品就在讲述彝家男女通过相識相知相爱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样一种情境,作曲家通过巧妙的和声织体、和声结构、衬词、语言等复杂的手段构画出这么美好的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合唱音效处理分析

第一部分开头就是紧张的钢琴伴奏织体,左手八度旋律就是男低的旋律,女低在第三小节的进声显得尤为重要,声音不能太过突兀,音色要厚,靠近男生的音色。而女二高的音色要俏皮、活泼,像是在说悄悄话一样;女一高在整个A段里作为主旋律音色的强弱变换与衔接需要特别注意,在11小节也是弱进,与其他声部的音量和音色上要融合均衡,并且乐句之间的连和断也要严谨,50小节的第三拍要用叹气的感觉去唱,女一高旋律作为A段的结束也是衔接B段的开始。

B段作曲家加入了烟盒与舞蹈动作,可以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指挥可以发挥不同的想象力为此处增彩,而对于女低要求咬字吐字可以过分一些,男高作为B段的主角音色上一定要明亮要厚,在没有连线的地方要断开唱,女高则相当于男低的回声一样,力度上不能强过男低,音色上要俏皮、轻巧,在79小节四个声部在“心”上要统一做到归韵,才能使音色上不会太过突兀。紧接着速度转变,用民族鼓和铃鼓作为伴奏乐器将情境推到高点。

C段前半部分是相互辅助的关系没有绝对的主旋律,每个声部都是独立出彩的存在,两个女生声部的调门要高一些才能体现明亮的音色,否则就会显得很暗淡,男高则要稍微多一些白声,音色带点民族色彩,而男低相对其他声部音色要厚重、粗犷,从98小节开始女一高进入民族色彩更为强烈,气息的保留与换气问题对于女一高来说是重点注意的,这里的换气要求快速、干净,123小节开始整段逐渐推到高潮,在这里体现了女一高轮流换气的重要性,一直连到129小节的最高点“索”爆发出来再慢慢收音,在这个地方因为每个团队的能力有限,128-129小节并不能做到用连过去的方式把“索”推到最高点,这是对轮流换气与气息支撑能力的考验,那么在此处不应该在换气之后推出最高点“索”,而是一气呵成迅速爆发出来,这就需要团队加强基本功练习从而达到丰满、震撼的音响效果。中段慢板音准是重点,合唱团可能会存在音准位置偏低的情况,那么可以通过口腔咬字来进行改变,这段慢板虽然有民族特色的咬字,但所有的开口音尽量不要太白,147小节中段走向开始渐强,音响层次更有感染力。

D段左手钢琴八度迅速把节奏拉回到C段前半段的速度,这里同样加入了烟盒和舞蹈动作,与之前B段的动作上可做调整或重新编排;154-168小节四个声部交替叠置,作曲家在此处“迪鲁”上做了重音标记,合唱团出来的声效要有12个迪鲁,所以要求每一个声部清晰、利落的演唱出来,紧接着169-201小节是全曲节奏最快的部分,要严格按照作曲家的强弱意图,尽管这部分情绪氛围激烈,也要避免一味的追求热闹。204小节开始作曲家再一次加入了烟盒并用方言念唱,可以用更丰富的表演形式来表现。此处对于女高要求进口处调门要高,接近少数民族的音色,用白声演唱,音色要亮。220-222小节通过打嘴皮达到了最高点,表达这对相爱的男女一起在向往的生活里奋力前进。

结  语

《撒哩啰》这首合唱作品无疑已经抛开了以往固有的合唱形式,不再单单是站着唱歌而是动起来,合唱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并用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出现在舞台上。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晓耕老师一样优秀的作曲家,发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合唱,使更多优秀的民族合唱作品被传唱,登上国际化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林琳.浅析中国民族合唱的多元化表现——以刘晓耕老师的《撒里啰》为例[J].黄河之声,2019,(13):53.

[2] 刘雯,刘煜.少数民族传统合唱与中国民族合唱理论构建——以岩洞镇侗族大歌公母合唱理论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 (04):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