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免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之一,其中化学实验占极大比重。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细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同学们掌握知识、理解化学概念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为促进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验教学中立足于学科特色,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文从讲明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实验现象记录三个方面来阐述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深入,高中化学难度逐渐提高,成了同学们必争之科目。而随着新高考改革,化学实验操作更是占了化学试卷的极大分值,化学实验出题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同学们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同时要求教师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下面针对如何做好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我将谈谈个人的观点。
1 讲明实验原理
化学实验内容知识繁杂细致,化学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每次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都要详细说明实验的原理、基本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做重点提示和反复强调,不断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实践和锻炼,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以便让学生们对实验操作及过程有大致的掌握,降低化学事故发生概率。
例如,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为例,学生们应该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预习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好试验报告。报告中应该写明: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原理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需要准备的发生装置有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试管。由于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氧气,因此需要準备的收集装置有:导管、集气瓶和水槽。特别地,还应当强调:凡是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是实验最重要的一步。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要微微向下倾斜;试管底部应塞上一团棉花防止试管堵塞等。实验前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操作危险性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可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减小实验误差。
2 规范实验操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影响着实验的成功与否。总有学生因为实验过程中因为不遵守实验室规则,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误差过大甚至实验失败,因此向学生重点讲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避免日后因操作不当引起化学实验操作失败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中的“佼佼者”,争取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例如,在实验室做实验期间,学生不可直接用鼻子凑到药瓶口闻药品的味道,更不可直接品尝药品;不可将试验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不可未经过教师允许随意取用带毒性和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用剩的药品绝不可放回原试剂瓶以免造成污染;实验完毕后应立即清洗试剂瓶,摆放好实验装置。学生在使用浓硫酸、浓盐酸等腐蚀性较强的药品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让药品溅到皮肤上。若不慎使酸液溅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并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由此可见,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也是保证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学生应该牢记实验室安全守则,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 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化学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操作能力和实践意识,更是为了使同学们有效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课本上只是笼统地将基本化学知识罗列一遍,学生们无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度到实验操作上。化学实验存在着未知性和较大的误差,实际的化学操作中能将书本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按着实验步骤走,认真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例如,在制作锌-铜原电池时,实验操作过程有许多细微的实验现象值得同学们仔细留意,多多观察。如作负极的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溶解,作正极的铜片表面产生气泡,慢慢地被红色物质所覆盖,同时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同学们就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同课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若是与课本上讲的内容有出入,学生们就会对没有讲到的现象提出疑问,铜极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红色物质又是什么?出现问题便要解决,学生应该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执不放弃、不气馁的信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操作因为枯燥、花时间被许多同学忽略。但是随着化学实验操作部分分值越来越大,学生和老师应该对化学实验操作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阐明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实验过程教师应陪伴在侧,实时观察学生,规范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及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难问题。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掘化学教学艺术,使化学这门学科散发无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凌密善.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100.
[2] 范佳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高考,20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