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2020-10-21 09:48姜家贵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器材青蛙劳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劳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现对体育教学的实践与体验,使之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他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毛泽东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根本保证,也是个人心智发展、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少年的健康挂在心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寄语,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一字之差,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关切。

2.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中小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不懂得稼穑之苦,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优渥的生活,是靠包括父母在内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获得的,所以他们很难从内心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也许在学校的一些相关课程中会有所涉及,但是老师的说教显然无法和孩子自己从事劳动所获得的体验更加深刻,也更加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自我服务”的实用技能。如现在家政服务的费用越来越高,不管是换个灯管、打扫居家卫生动辄都是百元起步,加重了市民的生活成本。但实际上这些劳动技能,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工具,都是可以掌握而不用求助于人的。所以,现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训,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措施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建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获得身心健康,获得成功。体育源于实际生活,让劳动生活走进课堂,让体育贴近劳动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创设情境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如:在游戏 “穿过森林”这堂课中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体验森林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先来“草地”这个环节,然后,让学生坐在地上唱歌、跳舞、嬉戏等调整好身心,最后来到河边,利用“捕鱼”这个劳作游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利用体育课上场地的布置及借还器材等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如:利用学生的兴趣,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根据需要自己去布置场地器材,学生也可以满足劳动的体验。再如大家都认为借还体育器材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总会有许多同学争着去做。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虽是小事,却是在为大家服务”这一闪光点,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光荣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3.自制體育小器材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如:体育器材多种多样,大多数是由学校配置的,也有很多是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它们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趣味性很强。而制作小器材,其实是一种手工小劳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注意不断完善其性能,调整制作规格,客观上又促进了劳动方法的掌握。制作完成以后,他们在自制的器材上进行练习时,即满足了他们的炫耀心理,又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创设劳动场景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如“立定跳远”教学中,采用模仿动物来进行教学,模仿“青蛙跳”、“小兔跳”、“老虎跳”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引导学生创编出青蛙、小白兔、老虎的动作。通过及时启发青蛙怎么跳,小兔怎么跳,再让学生担任这些角色并加上音乐,他们就模仿青蛙跳、小白兔跳,嘴里还不停的学着动物的叫声,操场上就顿时出现了一番热闹的场面。

所谓健康第一,不仅要磨炼体力、耐力、爆发力等体质指标,也要培育热爱生活、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与劳动,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情感发育、道德养成、人格完善的载体,是立德成人的题中之义。通过一分一秒、一针一线,既体验到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愉悦,更能练就坚持不懈的意志、团队合作的品质和发明创造的潜力,为科学文化课程的学习助力奠基。运动是生命之源,劳动是幸福之源。在不远的未来,青少年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脊梁,把学生培训成心灵又手巧、健脑又强身的健康中国人,才能担起家庭的重任,才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姜家贵,道真县民族中学教师,1978年9月出生,男,土家族,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器材青蛙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热爱劳动
小青蛙捉虫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谁能叫醒小青蛙?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