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着手 追求高效课堂

2020-10-21 22:10叶松英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教材

摘要: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和教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追求高效课堂首先要了解低效教学的表现,理清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克服低效教学,从有效着手,追求高效。

关键词:心中有“标”;腹中有“本”;目中有“人”思中有“升”

一、厘清教学中的低效、有效和高效之间的关系

按照语言习惯,我们通常把有效与无效看作是一对范畴,低效与高效是另一对范畴。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有效教学是相对于无效教学来谈,因为正规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可能完全无效的。人个认为:课堂教学的效率表现为低效、有效和高效三种形态。低效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有效是实现高效的基础,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必须首先是有效课堂。

二、低效教学的主要表现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关注知识的积累与智力的发展;关注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时候老师们打着高效课堂的旗号,却做着低效的事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灌输式教学导致三维目标割裂,核心素养渗透缺失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所改观,但仍有很大市场,因为在现行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考试评价中,基础知识仍然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很难体现,老师们觉得还是灌输式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即使真要体现学科特色,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也是贴标签式的。如一位老师上《感受法律的关爱》一课,讲到家庭保护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每天父母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 意图是让学生感恩父母。 一个学生回答父母不怎么管他。但是老师还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总结父母每天要为我们做饭、送我们上学、洗衣服、还要上班, 很辛苦,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学生回答父母不管他,他们是不可能体会得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很辛苦,要让他们感恩父母也就变成是老师的说教了。

2.教师身兼两职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学应通过挖掘学科自身的特点、价值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要结合学科特点、还要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来处理三维目标,处理教材,否则教学内容就可能泛化。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上课方式应该完全不一样,但由于学业考试是两门学科同一张试卷,绝大部分学校两门学科就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因此,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角色经常切换不过来,历史课上成法治课,法治课又穿插历史知识,学科特色得不到充分展现。

3.过份注重形式导致教学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老师们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生兴趣,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只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形式怎样为内容服务,造成教学外化的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变成自流,没有目的性的自主;二是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三是探究有形无实。听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但又没有给学生相应的要求,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为了活动的需要,此处应该设计一个合作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环节,看上去课堂气氛是很热闹。但却只有合作学习、探究性学生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学生独立学习不能完成相应任务的时候,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相互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但是经常有老师事先没有给学生分组,也没有指导学生该怎样合作、怎样探究,就简单地说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但探究完之后又是以个体的形式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流行形式。

4.简单机械训练导致教学层次低下

在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课堂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拼命的拉进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大量简单机械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只是快速的给答案,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形:一道选择题,其中两个答案学生一般都能排除,正确答案就在另外两个答案中选择,很多时候是在犹豫中选择的,如果老师改他的答案是错误的,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另一個答案了,他会订正错误,但只是排除法得出的,而没有真正理解。

三、追求有效、高效教学的策略

1.研究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是规范教学工作的带有指导性的文件,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明确对应的课程标准,从而明确教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制订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符的教学目标,从而做到“心中有‘标,胸有全局”。

2.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做到腹中有“本”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从整体入手,通览全套教材,认识教材的基本情况;再通读某一册教材,全面了解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做到“腹中有‘本信手拈来”。

3.研究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做到目中有“人”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关注学生整体的情绪状态;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再次要处理好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教育契机,真正做到“目中有‘人,以生为本。

4.及时总结,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做到思中有“升”

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也是实现这两者沟通的桥梁。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经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有老师死守经验的,也有把经验全盘推翻的,其实我们对经验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既不能死守,也不能全盘推翻,而是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不足,加以改进。实现“思中有‘升,提高自我。

总之,高效课堂要从有效开始,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让师生共同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20-22

[2]崔文洁.谈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5,(02)

[3]余文森 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广东: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03)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作者简介:

叶松英,(1971-04-),女,汉族,学历:本科,职称: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教材
教材精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