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静雅 贾爱君
摘要:目前“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程成果不够丰富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尝试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VR技术,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增强空间感受,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VR技术;展示设计课程;应用
一、VR技术概述
VR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起初主要应用在医疗、飞行、军事等领域,从1990年开始在商业范围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及VR眼镜、VR头盔的不断更新,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成为主流。虚拟现实技术的展示操作成本并不高,一般学习几个课时便可熟练操作,而将此技术应用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使普通大众也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展示场地的真实场景,使大众更便于了解展示设计的效果,提升公众对展示设计的认可。
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展示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展示设计的基本理念,掌握展示设计的设计思维,熟悉展示设计的程序与环节,并能够独立的完成设计方案的表现。“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对设计的专题进行重点训练,比如功能分区、展示动线、橱窗展示、图纸表达等。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进行案例讲解,学生以手绘制图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手工模型制作及评析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绘制和推敲,具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教学形式单一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通常是教师收集二维图片或视频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无法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空间的感受严重缺乏。
2、学习效率不高
课程初学者一般不具备良好的空间设计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推敲,还会出现推倒方案重做的现象。每一次的修改与重做,学生都要面临完成新一轮图纸的重新绘制,在制图、改图上花费过多的实践,导致思考与创作的时间压缩,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出现。
3、课程设计成果不够丰富
现今的“展示设计”教学成果大多以二维空间制图为主体,受众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够理解设计内容和效果,对全方位的设计空间效果的把握少之又少。
三、“展示设计”课程运用VR技术的方法构思
常见的VR技术的展示有两种,一是运用全景相机对现实场景进行信息采集;另一种是经过电脑制图,三维软件渲染生成虚拟的场景。这两种技术的展示方法有所区别,但共同点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教师对于这两种展示技术的掌握,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展示设计的课程教学中。
1、全景数据采集与生成
目前真实场景的采集需要借助全景摄影设备进行实拍摄影,通常借助独立全景相机或手机连接的便携式设备,通过拍摄3-6个全玻璃鱼眼镜头,拍摄下不同方向的数据信息,进行图片缝合技术,合成全景照片和视频。例如在商业展示实体空间信息采集时,全景摄影设备首先要对采集对象进行样点选取,尽量避开人群,以确保原始数据的高品质,数据采集完毕后,利用图片“缝合”技术,得到需要的全景照片和视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投影到受众眼中,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让学生对设计的细节有更好的把控。
2、虚拟现实场景的模型制作与生成
虚拟场景模型的制作需要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所需要的场景,制作好模型软件后,调整材质、灯光、和空间场景设置,得到真实的场景模型。接着可以选择“立方全景”、或“等距长方投影全景”格式,渲染高精度图片,并进行图片缝合。最后将渲染的全景内容上传到互联网VR播放平台,例如“720云平台”等,平台连接互联网服务器,通过生成成果连接方式,使得受众通过手机或简易的VR设备进行观看,大大的减少细节修改过程,在丰富成果的同时也便于同他人分享。
四、VR技术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1、教学准备阶段
“展示设计”课程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利用VR技术可以建立全景展示课件库,打破学生对于地域的限制,进入到虚拟场景中亲身感受优秀的空间展示,感受展示设计的意图,吸取优秀的设计理念,丰富自己的设计实践。
2、教学讲授阶段
通常情况下教学讲授主要包括课堂案例讲授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讲解,前者可以借助学校实验室设备,通过投影设备或借助简易VR眼镜,置身其中的学习真实案例,以360°旋转视角对案例进行观看和研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后者主要是教师通过三维绘图软件中的技术手段进行讲解,为学生讲授VR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完成展示空间设计的表现。后者通过简易VR眼镜或手触模型进行推敲,大大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中模型制作中木材、石膏、金属等材料的成本投入,节约时间的同时提高效率。
3、设计方案的研究
传统的课程在设计方案的推敲与研究环节需要学生借助实体模式与软件进行,但VR技术可以使学生结合虛拟现实技术,对展示空间的细节设计、空间设计效果、场景模拟和施工等进行推敲,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引入VR技术的展示设计课程,学生可以将最终设计成果生成虚拟现实全景模型,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手机云端获取全景信息,实现多人同时出现在相同的虚拟展示空间中,同步进行观赏体验,与以往的图纸文本成果象捕,增加了参与性和互动性。
五、总结
VR技术能够使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就像现实中人与自然的交互一样,教师利用VR技术进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展示设计空间设计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复研究,及时调整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倞,工作模型在风景园林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3):55-58
[2]刘夏,数字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4
作者简介:
郝静雅(1987.10—),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贾爱君(1984-),女,山东高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文章系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展示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kfk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