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做出分析,研究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具体包括采用合作办学模式、应用国际化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服务机构几方面。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引言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备国际化意识和理念,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知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目前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高校也应加强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满足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成效性。
一、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充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国际化发展趋势,这一背景下教育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交流也更为频繁。目前,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逐渐成为了衡量高校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2015年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校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2017年10月,“一带一路”年度大数据分析报告当中也指出,人才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1]。因此在上述背景下,高校也必须积极借鉴先进的国际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提升高校办学层次
通过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在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对自身办学模式与办学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有利于办学层次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科竞争优势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高校实现长期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
(一)积极运用合作办学模式
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借鉴国际化理念与模式。其中合作办学模式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可以加强对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目前,我国高校在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对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借鉴,探索出“3+2、2+2”等合作办学模式。在合作办学模式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实践、联合培养、暑期研修等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在国外开设校区。通过应用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了高校发展理念上的互动与融合。
(二)采用国际化教学体系
高校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内容设置、教学与培养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当中,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国际化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国际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1.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国际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具体表现为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其中,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以下三种类型的课程,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高校应积极开设双语课程。双语课程是指运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养成国际化思维方式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国际化课程的主要特征为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点,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目前国际通用性较强的知识,比如关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金融等内容的课程。此外,高校还可以更多地开设有关实践活动的国际化课程,将实践课程与国际化教学相结合,邀请国外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比如某些高校所开设的“国际小学期”等。
2.教学与培养模式
在应用国际化教学与培养模式过程中,高校具体可以采用与其他国外知名大学制定联合培养协议、与国外高校共同建立办学机构、以及安排本校优秀学生进入国外机构实习等培养方法。对国际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具体来说,高校可以构建有效的国际化学生交流模式,促进学生国际化思维的养成。其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是开展海外游学,安排学生进行时长在1周到1个月之间的课程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国外教学内容的直观印象。第二是采用学生国际交换方式,时间一般在3个月到1年之间,相比于第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国外学习内容与生活方式形成更加充分的了解。第三是安排学生进行出国留学,从更加系统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3.教学评价体系
国际化教学体系当中,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检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具体可以借鉴以下三种教学评价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引进国外专家评价。在某一教学阶段结束后,高校在对教学成果做出评估的同时,可以邀请国外的专家与学者参加教学评价工作。第二种方法是对学生信息反馈制度进行完善。具体可以在校园网上增加学生信息反馈栏目,将学生各项信息向学校教学部门反馈,对教学效果做出有效评价。第三种方法是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工作,评价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效。
(三)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
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化程度。在具体措施上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育人才以及具有国外教育经历的人员。目前许多高校在选择教师的标准方面,都比较重视教师的国外教育经历,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更有利于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安排校内教师进行出国访问和学习活动,使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四)建立国际化管理服务机构
新时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国际化管理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国际合作办公室。该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及策略的分析工作;高校国际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环节的研究工作;外籍师生与本地师生的服务工作等[2]。能够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结论
在目前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也应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用合作办学的方法,加强教学体系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还应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鲁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2):31-33.
[2]袁红,梅琳.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