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浮躁”这两个字绝对不会是形容我的,直到来自比利时的迪米问我:“你以后想做什么?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只谈‘想。”我摇头:“不清楚。”迪米笑着,凝视着我:“那,你有想过大学读什么专业吗?”我毫不犹豫:“金融。”看着他似乎还有接着问的打算,又紧紧补充道:“因为,我妈妈说这是热门的,而且很挣钱,有发展前途,况且,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他又笑了:“不管你说什么,可能你还是需要沉下心仔细考虑今后自己的方向。”
跟迪米告别后,我只觉得这是欧洲的条件给予了他自由。他继续做他想做的,而我们,则继续徘徊在“发展”的链条上。不过,是谁在催着我“发展”呢?
我望着迪米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了我曾经是会“想”的,也不喜欢现在被迫的“急促”感。
我明明那么喜爱仲夏的江岸,曾蹲坐在一滩水草旁,插上耳机,聆听着有心人记录下的,淅淅沥沥的雨声,待时间滑走,然后静静思考“将来我‘想”,从正午一直到深夜,全然不顾周遭熙攘喧闹。不然,也偶尔放下耳机,听潮热的空气在耳旁膨胀、收缩、流动。看头顶掺杂着乳白的蓝,被夕阳染成李花的粉嫩、染成乡间夜晚人家融化的橘红,看它又被滴上浓密的墨汁。夜与星月的味道晕染、蔓延、接着侵占了我整个瞳孔。双腿蹲得发麻,像是有千万只蚂蚁爬着,便索性什么都不顾,一屁股坐在地上,继续看江水对岸的灯火,感受安宁与幸福。
可我又有多久没望那江面了?多久没有放下忙碌的笔、好好看看对岸的喧闹与静谧了?多久没有真诚地找自己谈谈心了?
我心中有了贪婪,所以我难以接受真实的自己,自命不凡;也导致了我无尽头的对比,和过去也和他人,一颗心再也静不下来。
其实这种浮躁是一种肉眼难以察觉的心神不宁、急功近利。自习课上,周围人窃窃私语,我便会焦躁、甚至愤怒,恨不得班主任下一秒就好好教训一顿他们;午休时,室友辗转反侧、咳嗽连连,惹得我难以入睡,我便会责怪她也怪自己,懊恼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晚自习结束,回到家里,睡前妈妈想聊聊天,其实也不到十分钟,我却会敷衍、不耐烦:“快睡了睡了。”给自己定了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待办事项密密麻麻,却不见得完成多少,反惹得自己更加急躁,埋怨自己、埋怨時间、埋怨世界。总是想着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停地挤这24小时的海绵,可能海绵都挤碎了,我仍浮躁地停不下手中的动作。
难以沉淀自己,似乎是我总觉幸福感低的源头。浮躁在心里催着我:“快点,快点,再快点!你落后了!追上!快!超过他!”
其实又有多少人与我一样,内心浮躁,忙于追逐,忘记生活,丢掉自己。而他们,总有着和我相同的理由“人生是比赛,一步怠慢,不是步步落后吗?社会发展难道需要废人吗?在美好的事物上浪费生命又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步步紧追的质问,全都是那令人窒息的浮躁,果断拒绝着静下来,好好看看生活的美,品品内心的宁。
然而,追逐内心的目标与享受生活并非矛盾的。享受生活不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追逐成功也并非将自己逼在弦上,紧绷、僵硬、麻木。两者其实完全可以兼得。只是我们太贪婪了,太急切了。再者,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只是读好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挣大钱吗?但若这种道路并非适合你,不如抛下世俗观念,选择去一点一滴地提升自我,满足地在爱的职业里生活。如此沉淀下的自己,绝对比浮躁着逐利,更幸福,更有意义。
那日,我偶然间听到陈奕迅的一首老歌《今天只做一件事》。伴着他黑胶唱片般的嗓音,耳边温柔着粤语,讲述着他与我相同的感受“人人寻找爱,或有几多争斗与比赛,越觉得剩低几多未变的爱。叫皱纹散开,唤青春归来,因此我喜欢花一天感觉一切是爱。”
选了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又像以前的自己一般,戴上耳机,单曲循环,整天只做了一件事:坐着公交,环游我在的那个小城市。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看着窗外胶卷般向身后跑去的街巷,我似乎沉淀了许多那颗浮躁的心。
也许,偶尔也该选择一个空闲的日子,只做一件事,无论发呆或深思。好好沉淀沉淀,倾听自己的声音,成为最真实也是最优秀的自己。
作者简介:贾思羽,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高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