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华
摘要:基层党校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我国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组成部分之一。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政治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研究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程度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在某些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状况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基层党校教师处在党员干部教育的最基层,面对的教育对象无论在学历层次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使党的理论得到较好的贯彻,如何捍卫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都是基层党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力求对基层党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基层党校教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层面已经与以往不再一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在这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下,必须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地位,这就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普及的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基层党校教育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坚持不懈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全国人民。而当前,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地区,是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和难点。要顺利的推进这一任务,就必须要完全的发挥基层党校教师的作用,提高基层党校教师自身素养,完善基层党校教师自身硬实力。基层党校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每一个方针的实际举措。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基层党校的数量的计算可以知道,基层党校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这一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任务的完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1.教育别人首先应该提升自身
基层党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基层党校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重要推动者。教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党校是党的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党校教师尤其是基层党校教师必须把党的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教育别人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本身的硬实力必须要硬,而这一自身硬也就代表着教师对马克思理论做到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意涵深邃,内涵丰富,这就要求党的基层理论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要下真功夫,要坐冷板凳,理论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党校教师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做到真学真会真懂,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做到真真正正的学深学精。要做到对马克斯主义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帮助基层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推动建设和促进发展方面实现党校干部培训的真正价值。
2.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衔接
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不能再实践中发挥其理论的指导功能,无疑是镜花水月,终将被弃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也是这样,只是照搬照抄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成效的,只能陷入本本的桎梏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基层党校教师再理论讲授过程中务必要克服这种弊端,做到活学活用,使理论再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1基层党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基层党校教师是推进这一功能最核心的力量。党校教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夯实的自己理论根基,这是党的理论在基层普及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自身理论修养不够,何谈去教育引导他人。理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层党校教师有一个先天优势,身处基层,要不断的向广大基层群众干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取许多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理论的传道者。
2.2当前我们的干部教育面临着从理论到理论的问题,当前党校教师队伍普遍高学历化,存在着从学校到党校,实践经验较少,理论的讲述由于没有实践的积淀,往往显得空洞和单薄,组织人事部门要适当安排基层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让党校教师到机关、到企业,到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有这样,对于当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同身受,提升自身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当前从学校到党校,从学校到办公室这种弊端。教师自身要有意识的减少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主动调研,走出办公室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有许多问题只靠材料反映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的,但是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所发现的问题要比下面反映上来的问题要更真实的多,要敢于直面人民群众对自己所指出的不足,及时的反省自身,有效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冲突,使自己的理论传播和教育宣讲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基层党员群众接受。
3.降低语言的深度,使之变得易懂。
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严格指科学理论,是人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论题—论据—论证的逻辑推导过程来认识、把握世界的逻辑体系。一般来讲,理论是高度抽象化的,理论教育者,特别是基层理论教育者,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使理论通俗化,这是党校教师的重要职责,这有这样,理论的宣传和普及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3.1要用通俗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理论的生命在于指导实践,基层党校是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党的理论宣传最前阵地,面临的受众群体来自一线,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单纯的理论说教其作用往往不能起到相应作用,有时更会适得其反,因此,基层党校教师在理论讲授时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使基层干部学得会、用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也时常会運用一些简洁明了的词汇,文字是理论和思想的载体,理论和思想的宣传依赖文字的通俗易懂,倘若文字太过难以理解,老百姓无法理解,那还何谈理论和思想的宣传。因此基层党校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论进行授教。
3.2用身边的事讲给身边的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我们的党员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如何使党的思想得到更好的贯彻,就是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报刊、办板报、说快板等形式宣传党的思想,收到极好成效。基层党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最朴素的事例将难以理解的复杂理论具象化、简单化,将疑难问题简易化,就能够很好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人们群众。
4.积极贴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理论知识的宣传并非只是运用机械的手法以僵硬的宣传作为唯一目的,它还可以结合人类的情感,人是一种感性的生物,他的行为不止受意识驱使,还受情感所驱使。基层党校教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也要在人们的情感上下功夫,用心灵贴近群众。
4.1注重沟通交流。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它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过程,而当今社会就出现一种沟通阻碍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有些干部因为自身方面的原因无法与各阶层群众很好的交流,虽然这是说的某些干部,但是在基層党校教师中,也存在这个现象,沟通又是一种技术,基层党校教师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摒除掉官僚风气,待人接物要随和、亲和。
4.2要注重角色互换。理论的宣传教育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理论的讲授获得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基层党校教师要切实转换身份,以一个学员的身份来备课,去切身体会、思考学员想要的东西,以学员的角度来审核课程的设计,做到学员想学的就是自己要讲的,学员想要就是课程要给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认知,用最简单的语言把理论讲清楚。与自己的教学对象交流时,不板着脸子、不端着架子、要善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告诉教学对象自己的所想、所知,以此来获取教学内容的共鸣。
总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艰巨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其持续的工程,没有休止符。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基层党校重要工作职责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中持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舒雅婷,鲍金.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何以可能——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为视域[J].决策与信息,2020(04):5-13.
[2]袁银传,史素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135-139.
[3]梁淑婷.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反思与创新[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8(01):52-54+77.
[4]徐秦法,常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境域与价值诉求[J].学术研究,2020(03):57-61.
[5]刘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研究[J].文化学刊,2020(03):63-65.
[6]梁贵春,任洪岩,宋征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20(03):46-48.
[7]赵欣楠.毛泽东早期话语转向的内在逻辑[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04):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