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孟頫书法用笔带来的笔墨意趣

2020-10-21 10:21刘海云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赵孟頫书法绘画

刘海云

摘要:赵孟頫是元代具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的画家,在中国书画史上可以说影响十分深远。在绘画上,赵孟頫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在人物、鞍马、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都有所涉及,且样样精通。他绘画在“尚古意”的理念下博采众长,诗书画印相结合而后自成一家。尤其是他在书法用笔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赵孟頫;书法;绘画

赵孟頫他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多见的诗书画全才。他的艺术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元代书法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所提出的“以书入画”理论,是对后世绘画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在中国历史中,书法和绘画的密切关系及书法被推崇的地位由来已久。早在唐代的张彦远就已认识到书与画的内在联系。他在《历代名画记》中谈道:“夫像形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画者多善书。”但由于元代之前的绘画,线是写形状物的主要手段,所以这里边所说的用笔,主要是指线条的刚劲流畅等,而对书法用笔还没有人运用到绘画中去。一直到了元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才变的明朗起来,这种关系后来也深深的影响了其他的文人画家。书法对笔法、墨法的要求极为严格,有“藏头护尾,力在笔中”的中锋用笔和与之相对应的侧锋用笔。从笔锋的纵向运动上要讲究提笔与按笔,笔锋的横向运动要讲究转笔与折笔。从所书点画线条的外形来说,用笔又可分为方笔、圆笔尖笔等。在行笔的快慢迟速上又讲究疾笔与涩笔的关系。在墨法中,有焦墨与飞白、浓墨与淡墨干墨与湿墨、渴墨与涨墨之分。以上这些也是书法中的笔墨意趣的表达。

南宋绘画方法,他从绘画的笔墨入手,使人们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更加强调笔墨自身的趣味,无疑这种作画方式更有利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是要通过物如赵孟頻《疏林秀石图》中的石头及枯木,因为书法的用笔,他以一种近乎抽象的方式信笔画出,从外形看只是略具石的形态,其描绘树枝更多的是一种线条与线条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转折处,线条有的连接,有的有意断开,体现的是书法运用的用笔意衔接。由于中国文人独特的修养和学识,使得他们追求至善至美的结构形式,画家在创作中,可以通过笔墨的疾徐、顿挫、曲直、方圆、转折、刚柔清浊、润燥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赵孟頫不仅使书法中的各种用笔方法成为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也使这些艺术形象同样展示出书法艺术所具有的风姿神彩。这反倒使观者开始玩味他所使用的线条而不太注意石头的形态,也就自然地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他的创作方式上开始重视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这也正是赵孟賴洒脱、不受人左右的体现。观画人的思维不会受到物象的局限,开始思索画家所提示的内在情感,所以赵孟顆所要的不是一种具体的再现性的形象.而是一种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的提示着人的情感的形象。但是他在筆墨的转折、顿挫间并没有完全放奔塑造物的形象,画面依然能够呈现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赵孟頫所提倡的审美思想中,绘画对象在线条的作用下存在.线条与造型二者是一个整体。赵孟頫绘画中的每一笔,都是变化的线条,也可说成是对物象的呈现。以书入画使赵孟頻不仅解放了绘画中的线条,也是画面追求情感的表达,通过赵孟顆一生不断的探索,他的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整整几代人对绘画的认识,绘画从对物体的再现逐渐发展为借物传情,使得中国绘画结束了再现性风格统治的历史,开始了表现性风格为主的新时代。赵孟頫在“石如飞白木如遽,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的落款中也明确地表现了绘画中写石法、写树法、写竹法和书法中飞白法、大篆笔法、书法八法相通的关系,更加形象的阐述了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在《研北杂志》中,赵孟頫也曾提到:“唐之画,实描山水,刻画中有飞动之意,后人所难能也。这句话体现出其追求线条自生内在的表现力,主张用线条去扑捉山水画的感觉。使线条在绘画中不仅作为表达事物形体的语言,又给画家有更深层地表现心绪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其线条在绘画中的表现力。

由于书法介入了绘画,使得元代绘画中线的表现力大为增强。通过这些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线条与艺术形象的巧妙结合,使得元代绘画具有特殊的气势、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使得宋人的整个创作过程,更重视抒发感情,给人一种清丽高雅的享受。元代以文人画的成熟与兴盛为标志,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赵孟頫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深厚的艺术学养和书法功底、进行成功的绘画实践。他的思想对我们以后的绘画创作有很大的启迪,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重视创作中的用笔,更加易于抒发我们自己的感情,对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海银.赵孟頫词初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9(02).

[2]陈熙.赵孟頫“古意”说对现今艺术创作的启示与意义[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3]《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4]陈云琴.论赵孟頫出仕与其书画艺术的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5]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6]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7]陈传席.赵孟頫“古意论”研究[A].赵孟頫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赵孟頫书法绘画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