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体平台,为了适应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将产教融合融入到人才培养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发展要求,促进校企利益、文化、资源的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前言
促进学生未来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方向,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中,缺少和企业之间的切实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真正的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被逐渐推行,作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进就业率,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创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产”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切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活动,“教”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同样包括与教育相关的部门,“融合”则是将事物重组,形成具有全新属性的新事物。高职教育中,保持产和教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将二者互相融合,形成彼此依存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产教融合。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隔阂打破,使二者紧密相连,将人才培养作为责任而不是负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国家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责权分配制度不同,产教融合中企业和学校将人才培养作为共同的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地方产业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协同发展,将二者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紧密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1]。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一)促进利益的相互融合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要将校方和企业作为主体,在满足主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双赢,校企之间的感情机制逐渐向利益机制完成转换,确保实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利互惠。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院校要将各个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社会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实时掌握社会动态,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改革教学模式,为企业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出院校自身的优势,通过借助企业资源的力量培养“双师”,提高学员的知名度,提升教育行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可加强与院校的合作,选择合适的人才加入企业当中,充分借助院校资源对企业原有职工加深继续教育,宣传企业形象[2]。
(二)推进资源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中,资源融合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推进资源融合,才能促进校企共同利益的实现,实现校方和企业双方资源的充分使用和分享。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中,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硬件条件上,学院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的实验室、实训室,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学校资源,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作为重要的目标,企业投资实现共建和共管教学,共同创建科研机构、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提升实操技能,全方位强化学习和实践体验,与此同时企业员工也能够在完善、先进的继续教育中提升自我素养,提高工作技能。
(三)推进制度的相互融合
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中,要建立起合理的制度,院校的制度主要是用来约束师生员工的纪律,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则主要分为规章与责任,合理的企业制度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规范员工行为,保证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校企双方制度的互相融合,在互相借鉴中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文化和制度,对企业岗位的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3]。
(四)推行校企融合的双主体教育制度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中,要将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以达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不同专业来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不要盲目地将眼光只在企业规模上,而是选择符合学校发展、责任心强的企业加强合作。校企双方对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强化认知,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创建“双主体”育人模式,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中,要完善相关制度,将参与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划分,创新更具多元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協作和发展,建立起“双主体”管理模式,由学校和企业之间互补优势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将骨干教师的价值凸显出来,引导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技能比赛,同时在校园内引进企业名师,加强实践课程和现代技术的讲解,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冰.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20(02):123-124.
[2]王伟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2):26+32.
[3]王秀繁,沈艳东.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1):70-71.
作者简介:范芬雄(1981.9-)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