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2020-10-21 03:54张晓丹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

张晓丹

摘要: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很多,教学内容的有机渗透,课外活动的有机渗透,教师表率作用的积极影响等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

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而少年儿童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家徐特立说得好:“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推动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養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利用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德育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1.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播撒到自己的心田。如学习《再见了亲人》时,首先从“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的问题导入,启发学生从总体上领悟“亲人”的共同特点:她们都曾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进而引导学生按“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巨大牺牲”这一思路具体认识各位“亲人”,体会出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都把志愿军战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还重,她们都是志愿军战士最亲的“亲人”。突出中朝两国人民友谊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时,让学生感悟“千年梦”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了。学生们会被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受到深深感染,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努力进取。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如学习《观潮》时创设的情境,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壮;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ppt,学生看到了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鸟的天下,感受美丽、富饶。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壮观,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语文课外活动中有机渗透德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但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意识的熏陶,对于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小学生阶段的特点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正面、积极向上的活动,以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例如可开展一些成功人士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能有机将语文能力训练与德育培养相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能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

三、教师表率作用的积极影响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桂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教育科学.2016年第09期

[2]覃健.浅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速读·下旬.2018年第08期

猜你喜欢
德育语文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