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工作室模式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上的优势及示范作用

2020-10-21 03:54胡林琳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文化遗产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在考验中愈发强大和团结,二外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十岁的生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外在今年长成了一棵小树,而我也在二外扎根了七年。七年时间,白驹过隙,可作为一名陶艺老师,我却感觉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回首至今,我在教育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我校也陆续成立了多位优秀教师的名师工作室。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使榜样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好的榜样能给年轻教师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更能给“后来者”树立一个风向标。记得我在任教之初曾听过一位校长的发言,她说道:“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优秀的榜样对我们的影响是无穷的。”我正是在这位优秀校长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回望在二外的工作历程,校领导对我的培养以及工作上的支持,在获知我校荣获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时刻,立足于学校发展、学生需求、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和年轻教师培养平台的基础,我们终于在2020年初向学校申请成立《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胡林琳非遗工作室》。

一、成立之初

1.学校环境分析: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座以“中国情怀·世界眼光”为办学理念的现代化高中,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八大素养培养目标,开设了"八大学堂",力图为新形势下的全面发展教育探索新的路径,开设了包括人文学堂、科学学堂、数学学堂、外语学堂、体育学堂、技术学堂、艺术学堂和未来学堂,目前学校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推出足量的选修课程,已经形成五大系列52个学生社团,105节选修课,实现网上选课、排课和学分管理的“课程超市”。

非遗陶瓷课程是我校于2014年开始筹建的以陶瓷社为抓手,每周面向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如今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应关注本国的传统文化项目,这才更符合我校“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培养理念。

二、我校非遗工作室项目的优势条件及目前取得的成果

1.优势条件:

(1)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各种类非遗项目的发展和传承,我校领导团队一直大力发展非遗陶瓷文化艺术教育;

(2)我工作室有专项负责老师,胡林琳老师熟练掌握柴烧技法及大缸泥条盘筑技法、墨彩描金以及金缮锔瓷等多项非遗传承技能,并常年利用节假日赴景德镇学习;

(3)我校聘请的顶级专家团队:

金跃安师傅:景德镇浮梁县天宝龙窑厂长、景德镇市柴烧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浮梁县2018年度十大工匠、民间手工盘筑技法大师。

李文跃老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课程开展:我校现已面向全校高一、高二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陶瓷非遗相关课程,包括陶艺制作课、墨彩描金课程、陶瓷修复课程,并且为了扩大校园学生受众层面,普及艺术教育,我们以高二黏土模块课为基础全面铺开,以社团选修精品课提升选拔人才的方式开展非遗陶瓷教育,让学生有机会走进艺术、走进非遗,从接触美,到发现美,欣赏美,最终创造美。

(5)场地设备专业完善:我校现已在筹建专业的非遗陶瓷课程教室,并且拥有一套完善的制陶工具及设备,拥有电气混烧窑一台,电窑及烤花窑各一台,拉坯机、泥板机等其他多种专业设备;计划在未来三年筹建二外非遗实践基地,有机会让同学们走进生活中的非遗,接触真正的非遗传承大师。

2.优秀成果及我校陶艺社发展现状:

(1)2014年我校胡林琳老師开始组建陶艺社;

(2)2015年带领陶艺社学生参加全国陶艺大赛,分别斩获教师组一等奖,学生作品获二等奖;

(3)2016年起撰写好课程陶艺教材,开设各类陶瓷八大课程;

(4)2018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墨彩描金高研班》的学习,在第三届China新瓷创意大赛中作品《戊戌——鹿》获优秀奖,并在校内开设墨彩描金课程;

(5)校内文化建设:2019年开设锔瓷金缮课程,在校园内设计建立陶瓷文化园区,设计完成能充分展示我校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相结合的陶瓷墙,丰富校园文化,形成一道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风景;

(6)对外文化交流:2019年6月,在我校与德国阿沙芬堡市的中德交流活动中,我校陶艺社墨彩描金课程更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德国,德方的孩子开心地体验了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工艺,校方也将墨彩班学生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德方,墨彩描金艺术第一次从二外走了出去,走出了国门。

(7)凭借扎实的工作,不俗的成绩,在今年年初,我们获得了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荣誉称号,这份荣誉和肯定也促使着我们成立校内工作室的坚定决心。

三、成立目标与远景规划

1.了解中国陶瓷文化,培养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演讲、活动、课堂、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瓷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柴烧及大缸盘筑,釉上彩墨彩描金和锔瓷等非物质文化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习陶艺知识,掌握文化传承技能。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宣传、传承柴烧及大缸盘筑,釉上彩墨彩描金和锔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

3.探索学生社团模式,形成校园传承特点。通过开展各项学生社团活动,探索研究校园传承传统文化的模式和活动方案,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特色学校创建之间的关系。

4.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开发系列校本教材课程。通过《胡林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逐步开发、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使我校的陶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科研等工作有序展开。

5.以陶艺为契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学的实施策略。采取社团教师讲解和非遗传承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每周的选修课或社团活动时间宣讲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价值等相关知识;不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或志愿者走进校园指导各项目技能,开展文化活动。

6.加大加强社团及工作室活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胡林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的活动开展,将促进工作室教师的协作和参与度,教师加强专业技能,提高相关专业知识;聘请专家学者筹办专题讲座,拓展教师视野,提高专业素养;派遣专业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掌握提高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技能;组织相关教师总结提炼、撰写专题论文和活动研究报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经验和模式,形成固化的科研成果;逐步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校本课程,培养一批专业师资力量。

7.寻找最大化的文化活动宣传、成果展示途径的学校教育效应。活动成果可以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及社会各类广泛媒体宣传、学生校园宣传、实物作品展览、现场技能比赛、制作学校活动纪念品或学生社团参加社会专业团体活动等形式展示。

8.拍摄系列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自学,教师研讨及专业水平的提高。

9.计划申请以陶艺课程为基础,开设继续教育上课点,方便我校教师补充学习机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10.科组计划在未来将非遗陶瓷课程和其他的非遗项目逐步引入到日常美术课中,并在未来三年筹建二外校外非遗实践基地,有机会让同学们走进生活中的艺术,接触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工作室在校园及年轻教师中的作用

1.引领作用:“引领”主要是教学思想、理念及治学态度上的引领,要把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学中,利用集体备课,学习交流,评课议课等途径引领年轻教师学习、理解、运用,要用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感染年轻教师,影响教师群体。

我们工作室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更是会将其他非遗文化引入校园,从引领工作室成员到社团学生,再到学生家长,从而引起广泛的社会人群去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示范作用:“示范”首先做好教育教学的示范。工作室主理人应成为成员们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的示范,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示范”作用更应在教书育人这个方面去体现,是学生的榜样。我们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艺术情怀,以“美”育人,另一方面也更是我们爱国情怀的最终体现。

3.辐射作用:工作室不仅要在一个小组、一个团队传播教育教学思想、经验与方法,而且还要在组与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相互推介、相互交流,同时,要通过活动的形式把其它学校、其它名师的思想、经验、方法介绍到我校,扩大名师效应,扩大教育效益。

最后,我们要向其他成功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当好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者;当好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实践者;当好课题研究的探索者;当好教研活动的设计者。

相信未来我校的非遗工作室和中华传統文化也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炫耀夺目!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趣图
Tough Nut to Crack
陶瓷艺术作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