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摘要: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所有的艺术类别中最特殊、最神奇、最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音乐在传达和表达情感上都要优于其他艺术。音乐产生于人类,人类创造音乐的同时也被音乐所熏陶,塑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音乐使人类获得了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和探索音乐的特殊性,对于更好地发展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的特殊性在于:1.物质材料的特殊性;2.创作过程的特殊性;3.社会作用的特殊性。
关键词:音乐;特殊性;物质材料;创作过程;社会作用
音乐艺术是最崇高的艺术也是最特殊的艺术。音乐被誉为是“最情感的艺术”和“人类感情的速记”。
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积聚在人们的心中,不仅需要得到不断的表达或宣泄,还需要得到调剂,而艺术正是人类精神的调剂品。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艺术史就是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历史。只有人类才有艺术,因为只有人类才有无限丰富的情感及表达和记录其情感活动的手段—艺术。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有着和其他艺术种类(如戏剧、绘画、雕塑、舞蹈等)一样的共性,如它们的审美特征、情感特征等,但音乐也有自己的特性,而这些特征正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强调音乐的这些特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音乐物质材料的特殊性
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音乐依靠声音来展示自我,因此,音乐被称为声音的艺术。音乐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更真实、更直接、更深刻地传达、表现人的思想感情。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方面的能力要远远优于其他艺术。这是因为构成音乐特殊性的一切其他因素,其根源都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音乐的声音材料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它只诉诸于听觉,因为乐音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噪音,不同于同样是以音响材料为基础的语言,它既不是在它之外独立存在着的某种东西的符号,也不是它的相关体。音乐作品中使用的各个单独的音,除了代表它自身之外,不是任何客体的标志,而当它成为音乐整体中的一个因素,成为具有一定含义的音乐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它便可以成为不同于它自身的某种东西的表现或反映。
音乐的这一特殊性,也赋予了音乐作品的另一特性,即音乐作品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它不像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上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着,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呈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呈示完毕之后,才為听众提供出该作品的整体形象。
音乐作品由于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而具有的上述的特性,又导致了第二个特性。音乐的物质材料不是单个的音,而是由一系列的音发展而来的整体。所以,音的运动是音乐作品发展的本质,也是感受音乐的基础。音运动的特性,即旋律、和声,特别是节拍、节奏、配器力度的各种类型,使听众能够将音运动具体化,也即将这种音运动同某种视觉、空间的表象联系起来。
二、音乐创作过程的特殊性
波兰作家卓菲娅·丽莎认为:音乐创作的过程,就是将现实存在的现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情运动的结构和形式加以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就是将这个结构转移到声音这一物质材料上去。这个特性是在任何其他艺术中都找不到的,这是这门艺术的主要特点。
音乐创作过程的这种特殊性与“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家创作的源泉一般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作曲家的创作就是审美的再现和复制自身所有的内心体验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一些作者传记的某些材料中,常常涉及到有关音乐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例如肖邦的《b小调奏鸣曲》是经作者做了十几次的修改之后才获得现在的面貌;同样,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修改一直持续了十几年;而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下贝多芬的手稿以及许多其他作曲家手稿中的那些修改,研究一下肖邦手稿中努力勾画的轮廓,我们就会明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这里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作曲家感到他们所采用的形式不能与他期望在作品中表现的内容相适应,感到如果将音响形式加以改变,他的基本内容就会得到更好地体现,而原来形式则体现的较差。如同一首诗歌被不同的作曲家们谱以不同的音乐,这证明这些作曲家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创作中赋予这首诗歌以自己的比前人更好的音乐形式。
三、音乐社会作用的特殊性
音乐体裁的幅度很大,从民歌直到交响曲、歌剧,历史上的音乐风格幅度也很大,而了解它,对于理解历史上的习惯约定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情况都涉及到音乐这门艺术在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的问题。因此,音乐这门艺术的普及性,特别是这门艺术所能发挥的社会作用,也是属于该艺术的特殊性问题。
一个音乐的创作者,应该是能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现实的人,能够将观察和理解到的一切表现出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在于:在生活中他比别人更有敏锐的洞察力,由于自己的才能,他善于更深切地观察生活,通过这些,他能够使别人丰富起来,也能使这个社会丰富起来。音乐就是向这个社会普及最好的、进步的音乐文化传统,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他们自己的新文化。这样,列宁提出的那个各环节的链条就能够实现:从印象到概括,到现实中的典型,到赋予这个典型的艺术形式,到影响观众,到影响社会实践。最后一个环节是教育功能。如果说科学是改造客观现实,那么,艺术则是改造人,通过改造人,又改造现实本身。
对于音乐,不管是从它反映现实的方式的角度,从认识因素的作用的角度,还是从音乐创作过程特殊性的角度,只有当这些分析的结果能直接运用到我们今天的创作实践中去的时候,它才具有社会意义。但由于音乐感受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这门艺术的普及性是比较小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音乐比起其他艺术来,其普遍性要小得多,也较难于普及,特别是那种更高级的音乐形式,更是如此。
以上对音乐特殊性的探讨还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将这些论点进行进一步的演化与完善。我们深信,正是通过对音乐特殊性问题的探讨,才能使音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孙美兰,艺术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