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芳
摘要:客家人在千年迁徙中,形成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更是在迁移中传承客家文化。传承少不了守成,客家人坚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客家遗训,将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陆河客家;客家方言;客家民俗
几百年来,陆河人以客家人自居,传承着客家文化。即使是身在以福佬文化为主的海陆丰地区,陆河人依然坚守客家文化的边界,以客家话为第一语言,以客家民俗待人处事。传承中少不了守成,在与海陆丰的潮汕人相互区别又相互映衬中,更突显了陆河客家人的本色、品格和风貌。
一、陆河客家,从何而来
据说,最早来陆河的客家人可能是苏、陈、傅诸姓。如在河田就有“先有田背苏,后有圳口陈”的说法,新田也有“先有傅家地,后有参将府”的说法,“参将府”是明洪武年间设立“卫”“所”时建在新田的一个总指挥部。而陆河的大部分现居住民是在元末明初从福建宁化、长汀迁徙而来,少部分是在明洪武至洪熙年间从江西广昌等地迁至长乐(五华),再由五华迁到陆河、陆丰等地。然而,无论是苏、陈、傅,还是参将府的十八姓,后来均已式微。
目前陆河最大的族姓是彭、叶两姓。据陆河彭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在南宋时从江西卢灵的吉水迁至广东揭阳,从揭阳派生一支到揭西五云,再从五云迁来陆河,至今已有二十七代,以此可推断彭氏先祖到陆河定居是在明洪武年间。据陆河叶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在明洪武年间从梅州迁入螺溪,至今子孙繁衍三十余代。而苏姓族谱记载,其先人进入河田(田背)也是在明洪武年间。故彭、叶两姓不比苏、陈、傅及参将府诸姓迟来到陆河。再有南万的陈氏、上护的黄氏、河口的朱氏、新田的丘氏。他们中,无论是谁先到或后到陆河,都有共同的历史命运、共同的气质品质、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语言,使他们汇聚在一起,汇聚到陆河这块美丽的地方。
二、客家方言——客家民系的象征
常言道:“唔识客家话,唔算客家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文化的最重要表现特征之一。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象征,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客家人崇尚文教,注意传统,不忘本源,“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忘祖宗声”是客家民众恪守不变的古训。从客家人迁入陆河这片土地上起,历经八百多年的繁衍和发展,一口客家话代代相传。
谭元亨对“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客家遗训,有这样的诠释:一个民系的语言是其历史、气性、品格,乃至整个的精神的凝聚,是这个民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他们在千年迁徙、万里长旅中风雨不动的精神共同体。一个“祖宗言”,不仅仅是话语,而是客家人整个的人生观、价值观,言如同真理,须臾不可忘却,更不可以变卖和背叛。陆河人,无论走多远、去到哪,只要回到陆河,很自然地就操一口客家话。只要你承认自己是陆河人,就算你是外出华侨或旅居港澳台或定居他乡的陆河后裔,就算是外来媳妇,都被要求说或学习客家话。陆河人操着一口客家话亘古不变,并以此作为区分陆河客家人的标准。这是客家人视“言”为最大的宝藏,通过坚守自己的语言来取得族群的认同。
三、客家民俗——客家人的行为准则
客家方言是判断“客家”最为直接简易的测量标准,而客家民俗是客家人的行为准则,它包括生产、饮食、生活习俗、人生礼俗、精神信仰、民间文艺等民风民俗,它蕴藏在客家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中。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清代《广东通志》曾对嘉应五属的客家人习俗有精辟的阐述:“民性质实,尚勤俭简素。士敦礼让,喜读书。重本薄末,敬祖睦邻。酷信风水,屡葬屡迁。……妇女发厉芳蒲,与男子均劳动”,其他客家地区之习俗大体也如此。陆河县内的客家人,多数在宋末以后从梅州地区转徙而来,且又毗邻梅州的五華县,沿袭了客都梅州的民风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以炒鸡酒、酿豆腐的饮食特色,聚族而居、敦亲睦族的居住特点,讲究岁时节日禁忌和地理风水,重视人生礼俗和多神崇信等。陆河客家民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彰显特色。陆河人的家常菜——“学老嘛”,陆河特有的民间节日——“走黄巢”,陆河客家文化的标志——“擂茶”。此外,还有记载陆河客居悠久历史的民居九厅十八井、五星宗祠,体现陆河民间艺术水平的河田“高景”和新田的“地景”,表达陆河人民对自然感恩之情的南万镇“唱象歌”、“跳象舞”,更有唱出陆河人心声的客家山歌。
四、传承客家文化
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陆河县各级党政和宣传、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客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如“河田高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坑地景”“南万吉象歌”等入选省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素有“泉乡”之称的陆河县又先后被评为“中国青梅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这是我们在坚守、传承、发扬客家文化的举措,是客家人重本溯源、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充分展示了“客家新县、生态陆河”的新形象。
著名学者罗香林指出:“如果没有客家人背负中原文明辗转南迁,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维系与延续,华夏文明就可能中断甚至覆灭。”作为延续客家文化主体的陆河人,实践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接受了祖先恪守的价值观念。在面对客家文化变迁和多种文化撞击下,不断地调节自身,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还主动地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先进成分,形成了以勤劳俭朴、重本溯源、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为主题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在当前大众文化一味媚俗、媚洋的境况下,客家人坚守和弘扬自己的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谭元亨.客家文化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罗香林.客家源流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1月.
[3]廖述权,大手笔写出独特文化[N].汕尾日报.2009-09-09.
[4]杨文丰,论客家散文的审美品格[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