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

2020-10-21 22:39蒙广能
写真地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型规划设计

蒙广能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整治工作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整体成效,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介绍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原则,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水渠、道路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的应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推动生态型土地整治工作实践。

关键词: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8-0016-01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而土地整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它能够缓解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达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分析、预测土地整治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出最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治措施,从而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生态重建时不仅要紧紧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还要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对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

1 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土地整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土地整治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甚至通过合理的规划,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总量。水资源的利用与当地土壤结构和气候类型有很大关系,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量和蒸发量,土地利用方式则是能否留住地表水以及决定地下水储存量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善土地结构,改变当地植物种植类型,减少地表径流量;建设环保节约型给排水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修建水利工程,合理分配水资源,以达到最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拓宽河道、清理河内沉积的泥沙可增加河流流量,也增强了河道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当地水环境。

1.2植被。

土地工程主要是针对土地资源展开的施工工程,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围的植被和生物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具体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在土地工程施工时候,经常会对周围的植被进行砍伐和移植,并且植物经过移植的阶段,很容易出现死亡的现象,进而导致植被的多样性下降,影响土地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2)针对土地工程周围区域,若是没有进行绿化处理,这样也会影响其生态环境。

1.3土壤。

尽管土地工程施工对土壤结构和地质等方面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土地工程整治施工过程中,若是没有因地制宜,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就会破坏地表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土壤的生产力,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2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

2.1 农田景观。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类建筑工程越发繁多,对田埂、路边、沟渠等既有农田生态产生了破坏作用,与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符。因此,在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中,针对不可避免产生的破坏影响,要积极开展修复工作,在田埂道路两旁的边界地带重新种植上绿肥植物或自然植物。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可根据实际规划需求,在道路、池塘等周边位置设置缓冲带,既可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田景观生境的连通性。在此过程中,应宏观审视农田、标识、建筑等基础设施元素的布局,依据其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规范化布置,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等物质形态有机地融入到周边景观当中,继而呈现出整体生态美,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既视感及享受。如上分析,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共享性特点,需综合考虑其中参与要素之间的科学搭配。

2.2 生态土地整治。

按照土地整治项目的操作流程,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土地整治项目的最终效果。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土地整治不仅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文化的发展,而且更需要将生态型土地整治与乡村及区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在这些工作实践中,通过加强国土部门、投资方、设计人员等的参与度,融入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功能提升为基础,通过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结构生态化,将土地整治与传统文化及区域发展有机结合,改善其实施路径、公众参与和发展模式,降低生态压力及其负面影响,真正实现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生态理念。其次,注重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生态修复通过植物的作用和力量,有绿化环境的作用。同时,根据不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问题,可以有效去治理。当地整治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加大对农业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提升当地农田综合经济生产力,从而促进人们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将生态环保理念进行大力的宣传,对每个地区的居民进行环保意识宣传,引导当地群众合理利用土地,不能一味的追求农业生产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让更多的人们投入到生态修复工作中来,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效果,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識。

2.3 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完善。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后期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工作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是否齐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和完善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上,这两点决定着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能否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规划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空间格局,以使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地运行下去。空间格局是基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去更多有效的增加生物的层次去设计,以促进物质的有效循环。设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政策,达到在生态功能上完整,在外观上美观自然,物种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生存,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结语: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集约利用理念不断融合,第三次国家土地调查与农业确权相关工作相继开展。职能部门在土地整治方面融合了生态型思维,从社会对土地资源的现实需求出发,遵循生态保护与协调发展原则,恢复与提升土地功能,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优化土地科学集约利用的功效。受管理模式、设计思维、人为操作等方面要素的影响,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实践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制约着土地整治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生态型土地整治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基本规律,创新思路方法,优化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土地整治规划水平,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光.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丝路视野,2017(21):121.

[2] 赵岩辉.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农家参谋,2018(3):179.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生态型规划设计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规划设计作品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规划设计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