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单元起始课教学研究

2020-10-21 04:13冯丽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式子字母数量

冯丽芬

【摘要】起始课的教学,它是单元教学的序曲,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价值,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更好地发挥引导与总领的作用。以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通过“4W”设计,整体把握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思路,系统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出起始课的教学应该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关键词】4W设计;系统建构;问题驱动

起始课教学,是每一个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具有开山引路、承前启后、统领全局的作用。初中的章起课的教材编排与小学不一样,它在每章的开头部分,会介绍所学知识背景、提供知识应用的图片、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等,以“导游图”的样式呈现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整章知识结构进行初步思维建构,并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小学的教材,并没有过多的“点缀”,直接出示单独的教学内容,以至于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对整单元内容的把握,以及整单元知识结构的建构,在教学中出现大量的只关注“点”而忽视了“面”的问题。

一、缘起:同课异构中引发的思考

以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区内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为例。

分析:学生的年龄+20岁=老师的年龄的数量关系

练习 1.省略乘号的练习

2.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 独立完成:月球上的质量是地球上的质量的倍数关系。(教学乘号的简写方式)

分析:两节课设计虽有不同,但完成的教学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索新知;重点处理上A教师关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B教师关注数量关系的建立。两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一样,A课堂学生积极、活跃,很快地与老师配合完成了所有的练习,但完成的准确性不高;B课堂练习量不多,学生不断在老师的提示中完善自己的思考,最终的学习效果因练习量不多而无法直接判断。

思考:对于本课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的重点该在哪里?学生对此知识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显然教师关注的仍停留于此课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整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把握,那么,如何发挥单元始课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基于系统建构的教学思考

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的思考,围绕“4W设计”:是什么(What)、为什么学(Why)、学什么(What)和怎么学(How)展开思考,整体把握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思路,系统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唤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强烈期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足的铺垫和心理准备。

1.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分为以下的四个不同的层次:(1)在生活中泛指某个独特的意思。如,扑克牌中的A表示1、P表示停车的标志、M表示麦当劳、S表示小码等等,这是人们通过生活的经验积累而成的。(2)在数学的运用中泛指某个独特的意思。如C代表图形的周长、S代有图形的面积、r代表圆的半径等等,这是数学知识规定的字母意义。(3)表示一种运算定律和公式,如a+b=b+a、s=ab。(4)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一个未知数,一个变量。如,全校的人数不知道时,我们可以用个字母A表示。(5)参与到具体的运算中,表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如,老师年龄与某学生的年龄相差20岁,学生的年龄用A表示,老师的年龄可以用A+20表示。

2.为什么

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而《用字母表示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字母的理解、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将为后续更好地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同时,借用此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初中甚至更高学段的学习,培养代数思想、函数思想、符号意识等能力,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3.学什么

基于对学生现有的生活背景与知识结构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于(1)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的概括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2)准确把握用符号语言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并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欣赏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美,感受数学符号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的热爱。

4.怎么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现实世界的许多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特别的“式”的相等关系。而本内容的学习,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后续的用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题服务,因而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分析题目中的“式”的相等关系为核心,不断地抽象出方程的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实践:问题驱动统领单元的知识要点

1.发现(节选于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片断)

问题1:这里有几支粉笔?

师正对学生放一支,学生用“1”表示;师正对学生放两支,学生用“2”表示;师背对学生放了一些,问:现在你能用什么表示?

生: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师追问:为什么不用一个数字表示?

生: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支粉笔。

师追问:那数字是表示什么?(知道的数)那字母表示什么?(不知道的数)

问题2:这里有多少人?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

生:45人。

師:现在在场的老师有多少人?

生:不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

师追问:你用什么字母表示?

生:A、B、C、X、Y等,26个字母表示都可以。

师追问:如果我们用X表示全部的老师的人数,那这个X有多大?  生:比45大。

师追问:在这个情境中,X的范围应该是多少?生:比45大,应该比1000少。

【设计意图】问题1创建情境,通过对已知道的数和未知道的数表示方式的对比,直观浅显地让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时理解与感受字母的概括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2观察比较,通过在场的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强烈对比,理解字母放于具体的情境中,是有范围的,培养学生数感,为后续的应用奠定基础。

2.分析

问题3:找一找数量间有什么关系?

例题1:爸爸比小红大30岁。

师:这个情境出现了哪些量?

生:爸爸年龄、小红年龄、年龄差。

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生:爸爸年龄=小红年龄+年龄差;小红年龄=爸爸年龄-年龄差;年龄差= 爸爸年龄-小红年龄。

师:那如果用字母a表示小红的年龄,爸爸的年龄怎么表示呢?

生:a +30、b。

师追问:哪一种表示方法好?

生:a+30更好,这里还可以看出小红与爸爸年龄之间相差30的关系。

例题2: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师:这个情境出现了哪些量?

生:月球质量、地球质量、相差倍数。

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生:月球质量=地球质量×相差倍数;地球质量=月球质量÷相差倍数;相差倍数=月球质量÷地球质量。

师:那如果用字母x表示地球质量,月球质量怎么表示呢?

生:6×x或6x。

师追问:为什么不用Y表示?

生:6x更好,这里还可以看出月球质量与地球质量相差6倍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3分析数量关系,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虽有前面对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仍然难以理解。如何把语言的描述改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如何让学生理解,如a +30它是表示一个量,一个结果,而非一个式子呢?这需要通过对文字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一一对应,不断地通过文字与字母的转化的训练,方能突破难点。

3.强化

问题4:你知道多少?

(1)文字与字母的转化

练习十二第1题: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通常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标准体重=身高-105

(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

师:根据“标准体重=身高-105 ”,你知道什么?

生1:标准体重与身高相差105;

生2:标准体重比身高少105;

生3:身高比标准体重多105.

师:这里有两个未知道的量,是设两个未知数吗?

生:不是,设其中一个,另一个就可以表示出来了。

师:那你的选择是什么?

生:设身高为a,标准体重就用a-105表示。

(2)字母与文字的转化

练习十二第2题:把情境图改编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原来n 元,现在有(n +3)元。

2.车上原来有x人,现在有(x-5)人

3.每袋有a条鱼,一共有3a条。

4.有m个饺子,每盘装10个,可以装(m÷10)盘

师:你知道什么?

生:原来有n元,现在比原来多了3元。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多了3元?

生:+3,表示多3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还原书本的情境)

师:那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现在的钱数吗?

生:现在的钱数=原来的钱数+3

师:如果现在的n有10元,那现在有多少钱?

生:13元。师:20元呢?生:23元。

师:也就是说:抓住它们间的数量关系,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量,另一个量就可以求出来。

【设计意图】问题4的强化练习,对现有的书本练习进行再加工,以文字与字母间的联系与转化为重点,目的是把生活的数学模型更好地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感受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同时感觉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统一美,感受数学符号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的热爱。

四、感悟:起始课教学的建议

以《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例为例,在教学中如果只组织学生用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单一的讲授两个例题,大量进行相关练习,这对本单元后续学习无疑作用并不大。从整个单元的设计来看,后续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分析数量间的联系,准确列出数量关系。而这个重点并非在后续的授课中才出现,而是应该本单元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并加与强化,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而对于起始课的教学应该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1.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出发,分析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与矛盾冲突,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的教学铺路。

如,导入的情境创设:这里有几支粉笔。教师巧妙地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知道具体的数量时,用一个相应的数字表示。当背对着学生,学生看不见的时候,只听声音去大胆猜测,盒子中现在的粉笔的数量是多少时,教师适时抛出新的问题:当不知道具体的数量时候,还能用一个准确的数字表示吗?引发学生的学习冲突,从而提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自然地切入新知,巧妙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号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为整单元学习奠定基石。

2.适度设计系统建构

就数学知识而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新知识点是整个知识网络中的其中一部分,都是服务于整个知识系统的建构。因而在设计教学中,特别是起始课的设计,一定要站于整体建构与局部单一的学习目标中,适度设计加以串联整体、局部突出。

《用字母表示数》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的概括性、准确把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的方法,理解符号语言的内涵,这是学习本知识点的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时除了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以外,需要跳出局限,站于整个知识的大框架去思考隐藏于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什么?是数量关系。它是后续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关键点。因而在教学设计中,适度地通过例题的分析,练习的强化,加强学生对这一核心的理解。

3.适量归纳学习方法

往往同一单元节中,各课时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其相同的地方。因而在起始课中的教学时,适量地归纳,适量地介绍怎么学,“窥一斑而知全豹”,让学生感受本单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生研究本单元核心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本设计始终坚持围绕分析题目中的“式”的相等关系为核心,不断地抽象出方程的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课的开始就给予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从简单的一个情境,到一个公式的呈现,再到根据用字母表示的式子找出数量间的关系,逐步地引导学生,精挖列方程的教学思想主线,将解决的策略性知识贯穿其中,提升课堂的思想性和厚重感。

起始课的教学,它是单元教学的序曲,它所承担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从而发挥起始课的统领作用。怎样让起始课的教学更具实效?相信随着广大教师对此课的重视与关注,将会成为一线教师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曾小平.小学数学基础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8.

[2]張奠宙,孔凡哲,黄建弘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3]礼荣圣.“分式”章起始课教学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9,9.

[4]雏萍.章起始课教学与探讨——以“圆”为例[J].谈学论教,2018,12.

猜你喜欢
式子字母数量
用一样的数字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猜谜连字母等
字母派对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巧排字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