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联合报道组
金秋,辽沈大地一片丰收景象,此时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并于9月28日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辽宁全省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活动也近两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9·28 ”讲话精神引领下的辽宁省,如火如荼展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犹如星星之火燎亮辽沈大地,展现勃勃生机和诸多亮点,令人目不暇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万物皆有源,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起源地。
全国第一篇反映雷锋事迹的报道发布在辽宁,全国第一份军队、地方学雷锋的文件发布在辽宁,全国第一个雷锋事迹陈列馆建造在辽宁,全国第一所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在辽宁,全国第一个雷锋基金成立在辽宁,全国第一本雷锋精神研究杂志诞生在辽宁……无数个第一,充分表明辽宁人民对雷锋精神具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趋同感。辽宁人民对雷锋的文化认同,随着理性认识升华,达至坚守雷锋精神的文化自觉。
一种文明的起源都有其属地,属地犹如平静湖水投入一块石头荡起涟漪的中心,涟漪一圈圈往外蔓延构成文明圈。辽宁作为雷锋文化的源头,享有发祥地的荣耀,同时也担负这一红色经典的坚守,还有张扬的属地性责任。辽宁始终站在全國学雷锋活动的前列,引领着中国学雷锋的方向。辽宁创造了学雷锋活动的鲜活经验,成为学雷锋新思想、新观点、新形式的“孵化地”。辽宁保存了雷锋物化与活化的丰富资料,形成全国最集中、最丰富的雷锋文化资源。辽宁的这些特殊优势和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展现出新的光彩,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雷锋杂志社特派出精兵强将,组成联合报道组专赴辽宁,贴近共和国长子的胸膛,感知新时代文明实践青春成长。
辽宁吹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集结号之后,各试点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群众需求、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扎实而有力推进试点建设,铺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辽宁画卷”。
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各地结合实际迅速制定方案,推动文明实践组织体系、资源载体、人员队伍、内容项目等落实落地。鞍山、铁岭、朝阳、盘锦等地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其他一些地区市也都扩大试点范围,努力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各试点县(市、区)按照“三级设置”要求,搭建起“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一些试点地区还结合实际增设文明实践基地(点),将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范畴,中心建设得到拓展和延伸。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000多个,文明实践基地(点)4000多个。
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各地深入梳理基层阵地资源、活动资源、队伍资源,有效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道德讲堂、巾帼学堂、农家书屋等阵地设施,汇集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统筹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实现资源统一调配、共享共用。
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各试点县(市、区)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县(市、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一些地区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网上点单服务平台,方便快捷服务群众。一些地区还探索建立激励嘉许、志愿服务积分制度,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增强志愿者的安全感自豪感荣誉感。
志愿队伍逐步壮大。各试点县(市、区)注重培育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省共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万多支,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180万人,初步解决了文明实践“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活动内容日益深化。各试点县(市、区)努力对接百姓需求、加强设计谋划,推出“炕头学堂”“雷锋超市”“志愿服务集市”“文明驿站”“红色物业”“百姓大舞台”“志愿微宣讲”等品牌活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聚人气、可持续。全省各地共推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200多项,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7万场(次),参与群众约500多万人。
尽管本刊这期展现的“辽宁画卷”不是全面的,却凸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以下点滴记述和亮点素描里,记者的笔电敲击,都是她的心灵在歌唱;蓝屏上每绘出一条彩线,都是她的亮点字节在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