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达
中东是重要的国际能源区域,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合作区域,是国际矛盾集中和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在中东自身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甚至根本变化的今天,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中东,积极务实地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以色列和巴林于本月18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巴林这个海湾小国也成为第四个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双方是在美国的斡旋下达成协议的。一个由美国和以色列官员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对巴林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
基于目前局势的新变化,对于中东未来的新图景,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特点:
一是中东三个非阿拉伯国家的地区影响力提升明显。在中东20余个国家中,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是非阿拉伯国家。历经多年战争和动乱,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等原本的中东强国渐趋衰落,除沙特外海湾富有的阿拉伯产油国体量有限,所能发挥的区域影响力有限。未来,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特或将构成中东区域内的四强格局。此外,就与地区国家关系而言,土耳其对当下中东的安全稳定存在挑战。
二是巴勒斯坦问题仍是“中东和平”的核心之一,但其重要程度受到挤压。尽管仍有一些国家把“巴勒斯坦问题”称为中东政治的核心,但当前中东陆续出现重大变化,巴勒斯坦面临的现实也与几十年前不同。巴勒斯坦问题有其内涵的演变,“中东和平”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整体而言有利于中东和平。在看待“中东和平”时也需与时俱进。
三是伊朗对外关系存在变数,国家具有快速发展起来的潜力。虽然目前伊朗与美国的关系仍然非常糟糕,但是从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看,伊朗与西方世界的交往十分久远,即使在当下伊朗国内主张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政治力量也相当大,伊朗民间与美国缓和关系的声音也不可忽视。伊朗不缺国家自然禀赋,一旦外部环境改善,很可能会提升发展速度。
面对未来可能的一些新动向,首先,我们对阿拉伯国家外交在保持多边的同时适当增加双边的形式。目前阿拉伯国家内部暴露出一些矛盾,因此在现实政治中,可以就具体议题增加开展点对点的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当然,我们也相信一些阿拉伯国家最终能解决好这些矛盾。
其次,积极看待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和平。尤其是当以色列与其他中东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不必一味坚持守旧视角,因为对和平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中东较为普遍的民意。
第三,在提升与中东国家关系时,要以自己的实际需要为考虑基准。与中东国家搞好关系有利于中国,我们在开展外交时可超越中东区域内复杂国际关系的羁绊。
第四,避免让中东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中东是世界大国都很关注的地区,中东国家对此心知肚明,而且中东国家对世界大国的力量对比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再加上它们对世界大国的态度本身就不同,所以避免让中东国家陷入在中美之间被迫站队的境地是上策。如今,我们需要注意到中东区域格局的潜在变化,适时谋篇布局。▲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