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金融业活力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浅谈镇江金融发展

2020-10-21 01:14:52中共镇江市委党校李秋阳
商展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镇江市镇江金融业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李秋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量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危机暗中潜伏,金融与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议题。对于如何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缓解经济波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问题,应该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充分地研究,并在政策层面上做到未雨绸缪,从而通过科学的金融改革来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更平稳和更健康地增长。

目前而言,各地区金融发展并不均衡。众多学者从城市、城市群等不同区域范畴分析金融产业发展情况,同时,探讨影响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因素以及分析金融业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等。众多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地促进效应,但是具体国家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在拉丁美洲国家金融发展并未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制约了其经济发展。有学者论证,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有学者进一步研究显示,金融结构市场导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但对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由于实际金融结构的市场导向远低于世界平均的“最优水平”,因此,金融结构的市场导向提升总体有助于经济增长。

镇江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阵地,金融业始终发挥着在市场经济中的融通作用,推动镇江经济攀向崭新高度。但目前镇江金融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资源配置不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等问题,在保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基础上,构建与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区域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镇江经济新发展格局,是镇江未来一段时期内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镇江金融发展历史轨迹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因处于长江—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交叉口的优越地理位置,更兼扼控漕运咽喉和拱卫南京的双重战略职能,镇江于1861年5月10日正式开埠。开埠以后,镇江的金融活动迅猛发展,盛极一时,有着“银码头”之称。到19世纪70年代,镇江“出口土货和进口商品净值分别比19世纪60年代增长1.5倍和2倍,镇江钱庄业逐渐成为当地金融流通的枢纽”。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淤塞导致漕运被铁路和海运取代、米市被李鸿章以一己之私迁往芜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镇江口岸地位不断下降,再加上多次重大战争的沉重打击,使镇江的金融业逐渐走向衰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人民银行镇江支行于1949年6月1日正式对外办理存贷业务,协助地方统一货币制度,稳定物价,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镇江金融业一度发展缓慢,但是各项金融业务仍得到了长足发展,到1978年底的存款总余额和贷款总余额,分别比1965年增长3.66倍和4.67倍。

改革开放之初,镇江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活力凸显,镇江金融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信贷工作范围不断开拓,业务形式灵活多样。到1991年全市各种金融机构有407个,全系统干部职工总人数达到6310人,金融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经过四十多年的深化改革,镇江金融业在规模上逐步扩大,内部结构日趋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功能作用持续增强,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镇江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镇江金融业发展稳步增长,有待激发产业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镇江金融业增加值为240亿元,同比增长9.09%,其中2004—2017年均增长率达到14.83%。如图1所示,2008—2011年,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以及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出现下降,但在2011年之后两者比重均逐年上升,至2017年镇江金融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5.85%,低于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7.95%。同时,2017年镇江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2.7%,略低于江苏省全省金融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63%,发展空间较大,金融产业发展活力有待激发。

图1 2005—2017年镇江市金融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及占第三产业比重趋势

2.2 机构数量以及交易规模发展态势良好,有待挖掘发展潜力

根据镇江市年鉴数据,2017年镇江市拥有超百家金融机构,其中证券账户数达到150多万户。2017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6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41.49亿元;贷款余额3890.98亿元,增幅12.06%,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890.9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24.75%。如图2所示,1980年以来全市保费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实现保费收入超117亿元,同比增长16.15%。

图2 1980—2017年镇江市历年保费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近年来镇江金融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空间布局上打造了长江金融产业园,但是金融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还不明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镇江金融产业发展仍具有较大潜力。

2.3 金融机构借贷比稳定,有待发挥闲置资金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镇江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数额都在稳步提高。从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来看,2016年底,镇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444.357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约3.7倍;二十多年来,存款余额始终高于贷款,且两项增速均保持在15%左右,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变化带来借贷比的变化。但是近年来,镇江金融机构借贷比稳定在1.37左右,金融资源仍有利用空间。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保留大量存款未投入社会发展,有较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放贷。只有通过盘活闲置资金,资金市场再流通,才能提高实体经济盈利水平,创造社会价值,促进更多新兴企业的发展。

图3 镇江市1996—2016年金融机构借贷比

3 镇江各市区金融发展概况

本部分对镇江四个区域,即市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的金融发展总量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存款、人均存款、贷款和人均贷款四个指标用来衡量镇江市各区域的金融产业总量发展情况。

3.1 各市区存款和人均存款

由表1可知,2017年镇江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877.50亿元,是2006年的5.25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规模速度增长较快。从纵向来看,2017年市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370.29亿元,丹阳市为1107.23亿元,扬中市为615.99亿元,句容市为783.99亿元。其中,句容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规模增长速度最快,在2015年句容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丹阳市,实现后来居上。

表1 镇江各辖市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变化 单位:亿元

如图4所示,镇江各辖市区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变化逐年递增,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市区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高于其他区域,2017年相比于2016年略有下降,达到192206.57元;扬中市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列第二,两区域均高于全市水平,丹阳市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始终低于全市水平,稳步增长,句容市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在2017年首次超过丹阳市,达到125137.54元。

图4 镇江各辖市区金融机构人均存款余额变化(单位:元)

3.2 各市区贷款与人均贷款

首先,进行纵向分析对比,如表2可见,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864.02亿元,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4.78倍。各辖市区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市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绝对量最高。其次,横向对比可得2006年市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是丹阳市的2.25倍,到了2017年两者之间倍差缩小为1.65倍,扬中市2006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是句容市的1.40倍,到了2017年两者绝对量仅相差21.24亿元,各辖市区之间差距逐步缩小。

表2 镇江各辖市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变化 单位:亿元

如图5所示,镇江市各辖市区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2006年,市区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最高,而句容市最低。2013年,扬中市超过市区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最高,丹阳市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放缓,开始低于全市水平。同时,从2015年开始,句容市奋起直追,规模快速扩张,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各辖市区,2017年超过丹阳市人均贷款余额水平。

图5 镇江各辖市区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变化(单位:元)

4 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文对比分析可知,一方面,近年来镇江金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规模、发展活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镇江市各辖市区之间发展略有差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金融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增强。

4.1 合理布局金融企业,激发金融产业发展潜力

目前镇江市金融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规模、占比等方面仍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虽然积极配置长江金融产业园,引进与集聚可服务地区的实体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但是目前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镇江市应着力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时扩大信贷总量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继续大力集聚各类型金融要素资源,引入优质金融机构进驻镇江,如外资法人机构和功能性金融机构,包括国际级的投资银行中国区总部、外资证券、保险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企业,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典当等金融行业协同发展,使得金融业成为推动镇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4.2 顺应产业政策导向,增强金融产业服务实体功能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实体经济是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防范“脱实向虚”,促进金融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至关重要。金融企业应扮演好与各产业之间“互融互通”搭桥人的角色,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扩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覆盖面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聚焦园区,加强对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提供的金融服务力度;重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特别是句容地区特色农业、特色小镇等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激发绿色生态产业的活力。

4.3 提高金融治理能力,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生态环境

镇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较好,但是部分企业过度负债,盲目投资,尤其是丹阳地区某些企业涉足民间借贷、超额担保等问题,导致资金链脆弱。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城市金融产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正确把握金融治理和金融发展的辩证关系,在金融发展(求创新/效率)和金融治理(求安全/稳定)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增强金融治理能力,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金融发展的目标下加强金融监管,在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坚持金融发展,把金融产业发展做好、做活、做扎实,才能推动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镇江市镇江金融业
镇江市“双管齐下” 全力保障重大事故隐患“回头看”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4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PYRAMID PAINS
汉语世界(2016年3期)2016-11-16 08:20:37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镇江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2
金融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