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一、二年级小朋友就像一棵棵嫩芽,生机勃勃,活泼、好动,但自制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在学习中学生们都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很主动,但教师在批改作业与试卷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奇怪、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其中就有许多是学习很主动,课堂中积极发言并回答的学生,为什么作業中、试卷中会出现很多奇怪、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呢?难道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吗?
关键词:检查;习惯;读题
在一次次考试中发现学生做题很快,做完后就开始东张西望,不停告诉老师自己做完了,但当老师提醒要检查后,学生只是用手指头指着题目频频点头,这样只达到检查是否做完、漏题的效果,那应该让学生怎样养成检查的习惯并懂得检查的方法呢?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 认真读题,做到二次读题,多次读题
阅读题目必须慢。数学题文字部分较少。阅读时必须逐字逐句理解,包括标点符号都要注意。不能多字少字,更不能读错。尤其注意括号中所标注的条件,它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可以避免繁杂的运算及分类。是解题过程更简单明了。
培养: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从自身读题做起,注意自己在读题过程中的用词用句,千万不可随意地添字少字,规范自己的课堂用语行为,让学生感受读题过程中的严谨的态度,从而引导、规范学生如何读题,让学生有样子可模仿。每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单人独立的,也可以是同桌互相的;可以是集体点评式的,也可以是小组内评点些的;可以是穿插于其他教学内容中的,也可以是专门的训练。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题活动,提高自身的读题与审题能力,让他们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严谨、认真、仔细的读题习惯。
方法:
第一步:学生在做题时,首先认真读题,仔细观察图形,找出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用笔勾画出来,确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后按要求解答。第二步:解答问题后把答案带回题目默读一遍,查看答案是否合理;在做每一个题的时候都要像第一步、第二步一样达到二次读题。第三步:所有题目做完后,按顺序从头检查,再次读题查看数学信息是否找错,是否把正确答案当作了数学信息。第四步:一次次把答案带回题目查看。
举例:一班有30个同学,一星期5天轮流打扫教室,平均每天有几个同学打扫教室?
30÷6=5(个) 错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问题与数学信息混淆的情况,就因为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做题时不认真造成的。
第一步:认真读题,找出数学信息:有30个学生、打扫5天,问题:平均每天有几个同学打扫教室?用笔勾画出来,确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后按要求解答。第二步:把得数5带回题目读一遍,查看出答案不合理,发现5是数学信息而不是应该求的问题。
重新认真读题进行作答。做到二次读题,多次读题检查。
二、 巧妙估算,快速找到错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教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具备估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结合估算,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
培养: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
方法:
第一步: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大概结果,为计算准确性创造条件。第二步: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误,以并及时纠正。
举例:王华:“每行种了6棵树,种了2行树。”王叔叔种了多少棵树?
李小明:“第一行种了6棵树,第二行种了5棵树。”李叔叔种了多少棵树?
第一题学生很快能正确作答:2×6=12(棵)
第二题由于做题惯性,直接作答:5×6=30(棵) 错
发生了不必要的错误。
如果合理应用估算,计算前进行估算,估计李叔叔种的棵数比王叔叔少;计算后进行估算,判断出计算结果有误,及时纠正。
三、 学会反向思考,找出理由
“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所谓的“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举反例进行判断,使学生懂得反向思考。
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逆运算思考检查。
举例:6根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每只兔分得(2)根。(学生都是用分一分的方法做的。)
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学除法,但应用所学知识逆向思考也可以检查:
3×( )=6,3个几是6,运用乘法口诀二三得六,很快知道每只兔分得2根。这样就能检查出分对了。
四、 学会找错误,找遗漏
培养:教学中添加找错误、找遗漏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发现错误,解决错误,养成虚心、认真、肯改的习惯。
方法:(注重找以下的错误)
检查班级、姓名、学号是否填写完整;找是否有空留的地方;查看解决问题的题目,是否写单位。
五、 明确检验目的,激发检验兴趣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性?把检验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应先帮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离不开检验,强化检验意识,激发学生检验兴趣。
检查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以生为本,以师为根。”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传授有效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与反思,做自己真正的主人,不能让学生有依赖之心,当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只要我们平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多加训练,学生的检查习惯一定可以养成,并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简介:
李夏,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