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究

2020-10-20 07:29周志刚
写真地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能力

周志刚

摘要: 如今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推进,制造行业和企业对员工创新能力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从而导致机电类人才市场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研究高职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本文就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2-0170-02

引言:高职院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关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加大实践基地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等措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科技、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产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依赖于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培养的人才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能力本质上是对时代的把握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高职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从而让知识发挥出最大价值。为了达到此目标,在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性教育,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等。只有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后,才能有效发挥出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拥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与传统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传统教育过程主要是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知识,而创新创业能力则需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职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满足行业企业新要求,适应制造业发展

我国属于制造大国,因此机电类专业有着良好的行业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推进,制造企业和行业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有个较高的要求,因此,提高高职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制造企业和行业对现在高职学生的新要求,是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高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机电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

2.2解决当前机电学生就业难问题

随着制造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要求增高,机电类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学生更是首当其冲。提高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培养了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满足了行业企业要求,让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提高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高职机电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3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综合实力

机电类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开办时间较早,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机电类专业,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培养,一些院校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职业道德素养》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类似的课,并没有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加强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創新创业能力培养,对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综合实力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力。

3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措施

3.1明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作用,找准定位

一是机电高职院校要掌握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结合院校实际需求,初步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客观分析当前机电类人才的就业情况,找准具体能力培养的方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例如书中第四章工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的内容。三是分析机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吸取先进优秀的经验,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2加强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全面提升

示范性实践基地能够为后续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实现实践基地质量的整体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单位与高职院校进行联动,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政策、经费倾斜,帮助相关院校完成设备、技术等的引入,从而实现示范性实践基地的全面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各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等进行摸底排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明确的实践基地发展建设规划,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保障和考核验收制度。通过上述做法,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相结合,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实践基地教学建设跟不上教学需求发展。此外,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相关单位还可以针对性制定实践教学纲要,对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认识进行全面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有利于当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政策和机制,形成一整套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建立相对科学的教学体系。

3.3改善教学模式,推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也可以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如通过实施“介入式”、“工学交替式”、“以产带学式”、“模块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介入式教学模式下,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相互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设在企业内部,加强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了解,并指导学生参与到部分工作中,保证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针对企业需求,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企业生产岗位进行体验、考察和参与工作。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真正地将锻炼自身能力,强化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毅力。第三,以产带学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与企业进行联动,共建用于教学的教学实践基地。企业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专业员工,在实践基地进行生产活动,高校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生产指导,从而保证生产基地的正常运转和生产质量。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生产过程、生产需求的认识,达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第四,模块化教学是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充分沟通,从而清晰地了解到当前不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作为教学目标来制定和设计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术素养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人才需求的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关单位不仅需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3.4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作为引导力,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高职机电学生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及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需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机电类专业的特点,我们不仅需要开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融通课程,还需要在专业课程中渗入创新创业技术,同时还需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用于系统的学习创业理念、模式及步骤,从而把大学生的创业意念付诸实践。据调研,在以前的课程体系中,机电的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完全是割裂的,由于受到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的影响,故很多时候,创新课程就形同虚设。我们可以尝试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在里面增加创新创业模块,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采用团队协作,角色分工的形式展开教学,最后课程的考核也采用开放的形式考核,考核内容让学生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3.5整合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校内稳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相应的基地,但机电类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基本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实训室,只不过各个实训室都只能做一些验证性试验以及简单的实训,并不能满足创新创业项目需求,为此,一方面,我們可以把校内的一些专业实训室资源进行整合,创建属于学校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利于目前校企合作的资源,如选择一个完整的新产品设计制造和装调为实践教学内容,并建立相应培养基地,让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从而实现企、校、生三方共赢。此外,鼓励在职机电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也需要成立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和协会,由专门的教师指导,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学习。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保证高职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不仅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建立对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邱志新,孙福才,胡江川.高职院校机电类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8):126-128.

[2]阮景添.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做带学”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4):111.

[3]邹津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5):203.

[4]孙磊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2):36-39.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