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2020-10-20 10:06杨光艳
写真地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想象力美术小学

杨光艳

摘要: 在教学中更加着重于培养学生创作性能力的绘画方式,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不能忽略。本文讨论了小学美术环境创造设、教学引导、生活实践、作品展示等教学中学生想象力提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222-01

1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如在上《拼拼摆摆》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圆,并用分解圆来表现接近生活中的物体。如树的千姿百态,动物等。为了使学生理解并记准各种接近圆形的图案,我利用树进行导引,激发儿童的兴趣。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到学校下课时间观察校园树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有好多种树的子叶、树的外形是由大小不同的近似的圆形组成的。儿童认识了圆形之后,如再进一步仔细观察树的不同外形,这样更进一步加深了儿童的观察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2巧设问题,引导想象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其实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在这样的一个竞争状态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如《风来了》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感受过微风、龙卷风、阵风了吗?用心去感受,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风来了,周围事物和人物有什么变化。通过巧设问题,学生能够很好的投入想象中,并且能够形象生动的表现出风来了,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这样就达到教学的效果了。

3用音乐形象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如《草丛中》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識,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草丛中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生活实践,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在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它属于人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是在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的基础上主观进行重组新形象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想象是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现实,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某些现象的东西,虽然从总体说可能是十分荒诞的,是现实世界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但构成这个整体的材料,却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客观世界的材料越多,学生在作品体现想象力就会越丰富,反之想象如果脱离于生活,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变得爱幻想又不切实际,这样就不能达到对学生美术素养和整体素养提升的目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增加时间活动,走入生活,感受生活。例如,在教学《我爱我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观察自己的家,观察家中每一个角落,室内格局、物品摆放、色彩搭配等等。分析一下看看哪些地方既美观又实用,那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中最为理想的居室,然后和同学交流讨论,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学习任务推动下,学生会大大提升对绘画的积极性,随着学生想象力不断增强与激发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空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需要学生多去观察生活,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要积极参与,有了生活中最原始的素材,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5作品展示,提升想象力

积极进行学生课堂作品展示,激发学生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活泼好动并且争强好胜,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积极地开展学生课堂作品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优秀作业展示、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千姿百态的帽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创造成为一个帽子小超市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扮演客人,学生来充当商贩,当教师走过每一个学生时他们要通过叫卖推销的方式来销售自己制作的帽子,必须要说出自己所设计的帽子的特点和优势,学生不但会认真完成好自己帽子的设计,还可以通过推销的方式来学习其他学生有创意的设计,从而更能提升自己的作品。

6通过手工制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手工制作课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追风快车》一课是手工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利用纸盒和生活中废物制作车子,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车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自己设计一辆自己喜欢的车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车子形状特别,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车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想象力的培养。根据美术的新课标,新课程教材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形式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如同一颗种子,需要去启发它,使它能够生根发芽,促进学生想象力茁壮成长。学生懂得发现美的事物,欣赏美的形式,感受美的状态,才会创造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冯元新.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重想象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研究,2014(04).

猜你喜欢
想象力美术小学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打开新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