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知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当时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记忆和思维这类认知过程作过思索。除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可以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及与邻近一些学科交叉渗透的影响来考察。
关键词:心理认知;正向引导;心理健康
一、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区别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电脑,特别关注人的大脑是如何接收、处理来自感官的信息,又如何构建、生成、输出信息。认知心理学背后有一种学术信念,认为人既然是一台机器,也许尽管远比电脑要复杂,但它的运作机制无论如何是可以被了解或破译的,也因此会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彼此紧密结合。 发展心理学把人看成动物,主要关注该动物从生到死各时期各阶段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和变化,并试图发现普遍有效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主要是阶段意义上的),也会结合进化心理学理论关注动物的心理和行为随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的发展和变化。很多发展心理学专家学者都偏重对学生的研究,一方面因为心理学史上相关的研究既不充分也不成熟,可以探索和着力的问题很多,另一方面他们希望研究成果能有助于教育的改良和进步,从而优化人类的后代。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情绪健康
(二)意志健全
(三)人格完整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社会适应正常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五种方法
(一)呼吸放松调节法
通常情况下,呼吸是通过口腔和胸腔完成的,但呼吸放松调节法中提倡腹式呼吸,它是一种以腹部作为呼吸器官的方法。首先,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好或坐好,身体自然放松;其次,慢慢地吸气,吸气的过程中感到腹部慢慢地鼓起,到最大的限度的时候开始呼气;呼气的时候感觉到气流经过鼻腔呼出,直到感觉前后腹部贴到一起为止。
放松调节主要是针对身体肌肉进行的,要和腹式呼吸一起使用。头部放松调节的方法是把头向前和向后最大限度地低和扬,扬的过程中进行腹式吸气,低的过程中进行腹式呼气。放松调节也可以围绕腰部、四肢等展开。
(二)音乐调节法
音乐调节法就是指借助于情绪色彩鲜明的音乐来控制情绪状态的方法。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听着催眠曲就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大学生在紧张学习了一天之后,高歌一曲会消除疲劳。现代医学表明,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慮、紧张等不良情绪。运动员赛前如果有异常的情绪表现,比如过分紧张,此时听一段轻音乐,往往能使情绪稳定下来。
运用音乐调节法时,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因心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音乐。适宜的音乐,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宣泄调节法
合理宣泄调节就是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向合适的对象释放出来,使情绪恢复平静。消极的激情产生,人们觉得痛苦难忍,对这样的情绪如果过分强制和压抑会引起意识障碍,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会使人突然发病。这时如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把自己有意见的,不公平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倾诉自己的痛苦和不幸,甚至痛哭一场,或者向远方的知己写封书信诉说苦衷,则可使情绪平复。当然,情绪宣泄要合理,要注意对象、场合和方式,不可超越法规纪律的范围。
(四)理智调节法
不少消极情绪,往往是由于对事情的真相缺乏了解或者误解而产生的。需要冷静地、理智地分析一下,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当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时,消极情绪也就不解自消了。消极情绪有时是因思想的狭隘性而强化的。当某种消极情绪产生时,会逐渐把主体的思想卷入这种情绪的漩涡中去,忧者更忧,怒者更怒,至于其他方面则忽视了、排斥了。这就需要进行辩证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发现事情的积极意义时,消极情绪就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此外,还要学会“心理置换”,当与其他人争执而动怒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许就可以心平气和了。
(五)升华
把业已产生的消极情绪,像痛苦、怨愤、嫉妒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即以高境界表现出来,谓之升华,常说的有“化悲痛为力量”。有人对很有成就的同行产生了嫉妒情绪,理智又不允许他将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于是加倍努力,奋力拼搏,最终超过对手。不少人身处逆境,忍辱负重,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取得了出众的成绩,为世人传颂,这是升华的典型。升华是调节消极情绪最高的也是最佳的一种形式。
总结
低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不要焦躁,因为学习是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时是要掌握方法和技巧,需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才能掌握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刚开始学习时遇到困难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好情绪,相信自己,树立信心。任何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Kathlee M.Galotti,吴国宏译,认知心理学(原书第5版)[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67-68.
[2] 彭漪涟,马钦荣,冯棉,贺善侃,曹予生.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96-98.
作者简介:
周宝莲(1968—),女,汉族,浙江椒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教师,高级会计师,本科。
基金项目:
“青年大学习”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的正向引导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JB1320207。负责人:尚明玉,参与人:周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