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小学语文赖荣明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专辑

2020-10-20 05:44谢慧云赖荣明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谢慧云 赖荣明

摘要:通过探索有效、科学、完善的习作讲评机制,构建多元化习作讲评体系,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目的意义;操作程序;策略综述

习作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习作指导课的延伸,也是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把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的进步成果或存在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既使本次习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又为今后习作树立信心、指明努力方向。习作讲评得好,可以使学生对本次作文的优缺点有个明确的认识,便于学生及时总结,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写作的欲望,激发其再创作的热情。然而,尽管广大语文教师对习作讲评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因这种课型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课前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更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不少教师“敬而远之”,真正研究的则少之又少。导致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单一,或老师一讲到底,或读一读学生的优秀习作即完事,有的则干脆忽略了习作讲评,写完作文后就画上句号,不闻不问了。习作讲评一直是习作教学的软肋。为此,我们工作室选择了“核心素养下习作教学讲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自2018年4月开始,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

(一)通过探索自评、互评、导评、好文共赏、“啄木鸟治病”等习作讲评方式的实践研究,探索一条促进学生发展的习作多元化评价新路子,既从根本上改变习作讲评单一化、形式化、空置化的现象,又能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建构习作讲评的新体系,并通过实验,拓展和深化小学习作讲评理论,为丰富和创新习作教学理论作贡献。

(二)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转变传统作文讲评方法,构建新理念下习作讲评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研究,能够在讲评理念、讲评模式、讲评方式、讲评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建构一套较为完整的习作教学体系。

(四)探究信息技术与习作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化习作讲评策略,构建多维、多主体、多元化的习作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重从课例的角度进行探究,针对日常教学中习作讲评的弊端展开研究,以改革习作讲评为重点,以期待在习作讲评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以及讲评的评价方式、讲评效果的研究中有所突破,探索出简便高效、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为提高习作讲评的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做出贡献。通过有效的习作教学讲评,让学生在讲评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突破口,在问题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并通过讲评享受习作的成果,享受习作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因而,本课题通过探索有效、科学、完善的习作讲评机制,构建多元化习作讲评体系,实施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对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分享,在反馈、交流和修改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三、研究的操作程序

(一)研究设计

首先,准确了解习作讲评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改善习作讲评教学中认识模糊、操作短缺的现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核心素养背景下习作讲评教学进行重构,将习作讲评的意义进行拓展,发挥习作讲评“重视”“促进”“鼓励”“引导”的功能,彰显习作讲评教学的意义。

第三,探究习作讲评的课型和教学模式:1.探究目标导向型、问题聚焦型、微型讲评课、拓展延伸型等讲评课型如何在课堂中落地,构建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2.探究习作讲评课的教学原则,对习作讲评如何对接目标、诊断问题、激发兴趣、彰显意义等进行全面探索。

第四,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校本化改造,在吸纳、创新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但以实证研究与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

文献研究法。前期进行习作教学以及习作讲评教学的文献研究,掌握国内外本領域研究的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在查阅相关专著、期刊文章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寻找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拓宽研究的思路,提供理论的支持。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问卷调查表和结构性访谈提纲。运用问卷调查表与访谈提纲,深入各级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收集有关习作讲评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从教师认知视角、课堂呈现状况、学生习作等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观察、案例诊断以及效果分析等形式,探究习作讲评教学的课型与模式。

(三)技术路线

(四)对策研究综述

1.转变观念,重建写作教学体系。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就是转变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彰显习作教学基于学情、直面学情的教学观,进而重建写作教学体系。写作体系的重建必须基于学情,教师批改学生习作,不是简单地为学生习作评判等级,而是通过批阅习作了解学生学情,发现学生习作的症结所在,据此确定有针对性的习作讲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下阶段习作指导的侧重点,发挥习作讲评“号脉““诊断”“处方”功能。教学中,应确立“习作教学就是研究学生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的教学”之理念,即依据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确定最近一个阶段的写作重心和要突破的目标,将习作目标、习作问题、习作困难转化为好懂、管用、操作性强的习作知识,通过习作讲评向学生渗透精准的习作知识,让学生习作从“意会”转向“言传”,从感性走向理性,帮助学生顺利穿越习作的“最近发展区”。

2.直面问题,研究多样化的讲评课型。首先,针对课时紧的实际问题,课题组在研究中进行了“微型习作讲评课”的研究。日常教学中,可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微型讲评课”的形式,即根据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细化问题的形式,用15—20分钟,将习作讲评课融入到平时的语文课中,一次突破一个小问题,解决课时紧的问题。其次,研发“目标导向型讲评课”,主要针对单元习作目标,将单元习作目标进行分解,讲评课时重点聚焦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对习作中是否达成单元目标、如何达成、达成的程度以及后续要求等方面研究讲评策略。第三,研发“问题聚焦型”讲评课,主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讲评、引导,直面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问题,提升习作能力。第四,专题讲评课型,主要是由本次习作引发出一个专题,可以聚焦某项写作知识,也可以聚焦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专题聚焦,向学生渗透精准写作知识。第五,拓展延伸型讲评课。此项课型从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层面进行全方位考虑,主要是对学生的某次习作进行拓展延伸,既可以从激发写作兴趣出发,也可以从认知和思维的角度进行拓展,也可以从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进行拓展,目的是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由感性引向理性,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知。

3.注重操作,探索习作讲评的教学模式。为改变习作讲评课操作短缺的现状,课题组还以课例研究的形式,探索提炼出习作讲评课型的教学模式。如目标导向型,操作流程为:“目标呈现——自我对照——集思广益——搭建支架——修改习作”;“问题聚焦型”,操作流程为:“案例呈现——原因分析——分解问题——解疑释惑——个别突破”;“专题讲评课型”,操作流程为:“案例诊断——引出专題——聚焦专题——拓展延伸”。

4.探索习作讲评课的原则。总体原则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具体实施原则:认真批改是前提,全面分析是基础,分类整理是关键,目标先行、问题引路是核心,搭建支架是重点,提升素养是目标。

5.研制习作讲评课的评价量表。设计习作评价量表,目的是让习作讲评中师生的教与学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方面,习作评价量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生动发展的需求,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水平,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设计习作评价量表时,我们考虑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进行细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性空间。评价量表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星等级多个维度进行设计,让评价变得更利于学生理解,更利于学生使用。不但从传统意义上的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以及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价量表的制定,还从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达成性评价去构建习作评价量表,让教师的指导能够介入到学前诊断、学中发展以及学后鉴定整个习作过程中,同时,还将从三个层级构建评价主体,包括自己、班级同伴、教师、家长以及习作内容相关对象,形成多元的评价主体。让习作评价量表贯穿习作教学的始终,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实际操作的“方向说明书”,对学生学习写作起到诊断、示范、激励作用。如下表: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发展性评价参照标准

习作评价量表的最终呈现方式不仅仅是星级或层级评定,更多的是关注到习作前对习作要求的明晰、习作中对习作标准的达成、习作后对习作整体的评价,全面覆盖习作练习的各个环节。这样,评价量表就成为学生写作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向指南,对自己所处的写作层级水平以及努力的方向都有清晰的认知。其目的就是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学科特点、适合学生言语文化体征的习作批判标准,以标准指导习作教学,以标准引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另一方面,通过习作评价量表,让教师的习作讲评教学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性,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改变习作讲评随意、零散、杂乱的现象。

附:(表一)习作讲评课堂观察量表

(五)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三年实验,课题组发现,习作讲评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写作素养中的“说”“思”“写”三个要素,即口头表达、思维素养以及书面表达的素养均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我们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对应到习作教学中:

对应上表,结合学生习作样本,发现学生各项维度的素养均有一定提升。其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方面有较大提高,习作中语感直觉思维、言语形象思维、文章逻辑思维等方面也进步明显,联想、想象、推理以及文章欣赏等能力均有较大提升。

课题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专项课题(课题编号:GZS18012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