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2020-10-20 05:44刘冰洁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方言变化语言

摘要: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能体现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这种音类的差异不能同离散式音变音类混为一谈。离散式音变在构成音变的不同单位间自由替换,不具有区分风格色彩的作用。音系内部文白两种形式间的对应关系是语言汇合的产物。文读和白读的不同代表着历史层次的不同,研究文白异读对离析语言的历史层次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汉语方言;文白异读

一、语言演变中的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白异读的“异”不是词的“异”,而是词中的某个音类的“异”。《书 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徐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徐州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在声、韵、调上都有表现,差异大都只表现在声、韵、调的某个方面,少数牵扯到声韵或韵调两个方面(以下列举中前者为文读,后者为白读),声韵调三者全异的情况较为少见。

(一)声韵调某一方面变化

1.声母的变化:送气音不送气音互变:腾[th??5   5]-[t??5   5]、撞[t?uɑ?4    2]-[t?huɑ5   5];擦音变为塞擦音:伸[??????]-[t?h?????]、舒[?u???]-[t?hu???];其他变化:输[?u???]-[?u???]、乳[?u35]-[lu35]。

2.韵母的变化:韵腹的变化:蛇[??5   5]-[?ɑ5   5]、晚[u??]-[u??];2.韵头的变化:尋[?y??]-[?i??]、做[tsu?42]-[tsou42];3.韵尾的变化:生[s?????]-[s?????]、顿[tu??42]-[t??42]。

3.声调的变化:冲[t?hu????]|[t?hu?5   5](阴平-阳平)、浮[fu5   5]|[fu4    2](阳平-去声)、领[li?35]|[li????](上声-阴平)。

(二)声韵调某两方面变化

1.声、韵变化:讲[t?ia?3 5]|[ka?3 5](舌面前清不送气塞擦音-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韵头变化)、喊[x?3 5]|[?i??3 5](舌面后清擦音-舌面前清擦音,韵头变化)。

2.韵、调变化:涸[x?5   5]|[x?4    2](阳平-去声,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早[ts?35]|[tsɑ?5   5](上声-阳平,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加鼻辅音韵尾)。

3.声、调变化:在[ts?4    2]|[k?5   5](舌尖前清不送气塞擦音-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声调去声-阳平)、吐[thu35]|[tu4    2](舌尖前清送气塞音-舌尖前清不送气塞音,上声-去声)。

(三)声韵调全异

颈[t?i?4    2]|[k??35](去声-上声,舌面前清不送气塞擦音-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更[k?????]|[t?ie?](阴平-轻声,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舌面前清不送气塞擦音,鼻辅音韵尾-鼻化元音韵尾)。

二、文白异读的本质(与语言分化的比较)

由语言分化造成的不同音系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历史比较法的基础,音系内部文白两种形式的区别体现的对应关系是语言汇合的产物。同源音类的叠置是同一语素具有不同的音类交替形式,反映语言发展中两个姊妹方言间的关系。存在文白异读的叠置系统中,不同系统的同源音类的叠置是不同系统的因素共处于一个系统中,因而相互展开竞争,如果其中某个系统的因素在竞争中失败,那么就消除了叠置的痕迹,实现了两种系统结构要素的统一。

同一系统中文白的叠置是不同系统的同源音类的叠置,不同摄之间的叠置是同一系统异源音类的叠置。在具体方言的使用中,则需要适应具体方言的音系特点。如山西闻喜方言中“床”的两种读法[pf???]、[pf??],受普通话影响后文读形式发生变化,由[pf???]变为[ts?u??],而在[ts?u??]中声母是[ts?],而非[t??],是因为在闻喜方言中无t??类声母,是在吸收标准语音类时适应自身音系的特点。“文”“白”之间的语音差异,是一种语音系统要素渗透到另一种语音系统的过程,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文弱白胜,文读形式受词汇条件的限制。闻喜方言中麻三章组字文读-?,白读-i?。老年人只有在“社会主义”一词中文读形式为s?,其他词均为si?;

B.文白相持,即文白共存。麻三章组字于青少年中文白分布情形为:文读为-?:遮蛇社射麝扯舍捨;文白并用为-?/-i?:蔗;白读为-i?:奢赊;

C.文胜白败,白读形式受词汇条件的限制,同时不排除个别方言中语音演变的倒退现象。若在文白两种力量竞争过程中形成三种以上力量竞争,这种新的音变力量会干扰文白两种力量的竞争,恢复文读形式产生以前的语言状态,如:-?n韵失去-n韵尾的音变。由于-?n失去-n而变成-?,这样它就与原来的-?韵字冲突,也与-a通过文白异读向-?过渡的音变矛盾。最后由-?n>-?的音变取得胜利,迫使原来的-?高化为-e,同时阻止了-a通过文白异读向-?过渡。

三、结语

文读和白读的不同代表着历史层次的不同,中古平上去入四声,经历平分阴阳、全浊上声变去声、入派三声后,到现代汉语中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徐州方言中,入声韵尾消失后,宕江摄入声字、山摄三四等入声字与果摄字韵母读音合流,与普通话的文读音系相同。阴平调的调值从白读的213变为44,是该方言在语音演变过程中共同语影响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1991.

[2]向熹.简明汉语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张春秀.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徐州方言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刘冰洁,女,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方言变化语言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这五年的变化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