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萍?郑金国?胡强
柯坪,一个天山脚下贫瘠土地上的县城,一个地图上遥远而又陌生的名字。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党委开展“访惠聚”活动,西北石油局担负起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对口帮扶的重任,采油二厂吾买尔江·艾力、姜建华一家人的命运也和这里紧紧连在了一起。
姜建华,山东省烟台市人,这位在大海边长大的姑娘,2011年7月大学毕业,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西北油田采油二廠,成为一名石油人。在这里,她和维吾尔族青年吾买尔江·艾力(以下简称“吾买尔江”)成就了一段大海与大漠的爱恋。2015年,吾买尔江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在坷坪一呆就是五年,成为驻村时间最长的干部。3年后,姜建华带着他们爱的结晶姜美朵儿,加入驻村行列。4年后,退休的姜建华父亲,跨越祖国版图的整个东西距离也来到这里。一家人终于在“访惠聚”扶贫的第一线——柯坪县玉斯屯巴格斯格村团聚。
一晃三年过去了。此时的姜建华又一次面临两难的抉择中,和三年前是否来驻村一样。
2020年是扶贫工作的决胜之年,新任“访惠聚”工作总领队李洪江征求他们意见,能否再留一年?
夫妻俩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留下,完成脱贫任务。等到8月,把美朵儿带回烟台,跟着姥爷姥姥上幼儿园。
一路向西,一路风尘。2018年3月,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女工姜建华带着女儿朵儿,踏上了西去之路,经过近600公里的颠簸,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柯坪,从油田走向了农田。
2016年11月,驻村一年的时间快到了,一家人马上可以团聚了,当丈夫吾买尔江·艾力听到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缺少双语干部时,他把回去的想法收了起来。
姜建华在矛盾纠结中,叩问自己的心扉,又一次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她很快做通了婆婆和家人的工作,决定带着3岁的女儿一块去团聚,去驻村。
语言上的不通还在其次,村民不会写汉字才是最大的问题,“买买提”家写好了拿给“古丽”家抄,抄完了再拿给下一个“买买提”,交上来的材料里把别人家的儿子都记到自家户头上了。弄得姜建华哭笑不得。
工作还没熟悉的她,便遇到了“下马威”。她下班后刚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便被通知去镇里开会,回来时手里拿厚厚的29张实名制表格,要求第二天就得上报。谁家有几棵果树、树龄多少、葡萄架的面积是多少等信息要准确无误。姜建华急哭了。
吾买尔江劝她说,扶贫工作是个“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织,既要有耐心,也要保持细心,这样才能织成一件“扶贫的大毛衣”。
晚上,他俩她顶着白炽灯,对着屏幕,一一仔细查对填写,怀里抱着困顿的孩子。等孩子睡熟了,便把孩子放到档案桌上,继续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敲到表格里,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
没过多久,姜建华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又遇到了一人难缠的主。艾尔肯·吐尔地家已经脱贫,但想继续沾补贴补助的“光”,不如实上报家庭收入。姜建华拎着账本、拿上计算器到他家,把每一笔账算得清清楚楚,算得艾尔肯心服口服。
姜建华板着脸的一通教育,让艾尔肯幡然醒悟。他现在干起了小买卖,一年增收两万多元。他逢人便夸姜建华:“这女娃不简单!”
接下来的日子,姜建华拿着民情登记表,带着她的“翻译”吾买尔江,跑遍村里每一户人家,一户一户地仔细记录着每家几口人、几个孩子、几头牛、几只羊、几亩地,为每户建档立卡,还根据每家的情况难,量身给他们出增收的主意。
贫困户米热古丽·艾合买提家里地少还不善于种地,孩子还小,无法外出打工。姜建华教她说普通话,帮她联系在村委会打扫卫生的工作,秋天的时候动员她去拾棉花。米热古丽·艾合买提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收入能挣到1600元。姜建华又鼓励她丈夫去开拖拉机,每月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全家实现了脱贫目标。今年,米热古丽·艾合买提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村里的男人怕她,可女人都崇拜和喜欢她。阿斯古丽·买买提是一名家庭主妇,闲在家里,在家里既没地位还受气。她喜欢跟姜建华诉说自己的苦恼,在聊天中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姜建华帮她找了工作,去西北油田引进的企业兴科服饰公司当工人,一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比丈夫挣得还多。她慢慢变得自信起来,丈夫对她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访惠聚工作“繁杂、繁琐、繁重”,姜建华几乎每天泡在村里,帮农民卖枣子、卖羊、修路、建村部、开展小棚经济,手把手教他们自己种菜自己吃,现在,村里74户352人全部实现脱贫,该村也成功退出了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