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梦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而是越来越重视需求的全面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论就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平等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发展。“美好生活”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紧密相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美好生活需求;内容;关系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1]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核心内容,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体力、智力、道德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人的其他劳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可见,要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必须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关系是人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社会关系直接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3]
第三,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体现于人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人所特有的气质、性格、爱好、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第四,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不仅在于物质层面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而且还有精神层面需要的满足和发展。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人的需要必定是一个不断丰富与满足的过程,这个过程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整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人是社会存在物,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社会的交往,因此,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类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
二、“美好生活”需求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个总体概念,不能只用金钱等物质条件来衡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比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全面。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获得感、幸福感等精神需要的内容以及生态良好、安全等社会性需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4]
现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提出了相应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社会性需要和发展需要。第一,生存需要。也可以说是物质性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需要,是人类第一层次的需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第二,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第二层次的需要,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公平需求、社会保障需求、生态环境需求等。第三,发展需要。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自我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完成自己的目标,使自己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全面发展。
迈向新时代,我们党应该牢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努力打造一个经济上富强繁荣、政治上民主法治、文化上精神文明、社会生活上公平正义、生态文明上绿色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美好生活”需求的关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并且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意义上多次提到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美好生活”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美好生活需求展示出人民需求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美好生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
3.1美好生活需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为思想基础的,而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所以,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的需要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需要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需要的日益丰富和无限拓展,促进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人奋斗的最强大的动力。人为之努力的一切,都与人的需要有关。正是由于需要,人才生产物质资料,学习各种技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注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的需要还很少,因而要满足的需要也很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需要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因而要满足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人们所掌握的手段技能也越来越多,人的发展也越来越全面。正是由于需要的不断发展,人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3.2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
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条件。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因此,也给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好生活的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美好生活的实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更具有根本性,如果没有人的需要的发展和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这就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的能力,使人们在德智体美劳都有一定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最后实现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19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2009:172.
[4]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