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琴
摘要:高考是一次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大检阅,高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次成长。本文以高考语文复习切入,立足为高考语文复习减负,从“从‘心出发”“‘新旧相映”“‘讲练考偕行”“寓‘突破于‘积累”和“重‘内外结合”五方面做了切近实际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学生高考;语文复习;减负思考
人的一生,必须经过磨砺与痛苦,才能不断成长而走向成熟。而高考和为高考存在的考前复习,就是其中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磨砺力量。
高考前的复习,就像青春马拉松的最后冲刺。在此期间,需要学生不断调理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而部分学生往往失于疲累,丢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因迷失方向而失去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心理稳定,影响考试成绩。以此言之,作为教师,在陪伴学生青春马拉松中,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之一就是如何为学生减压,收提高复习效率之功。
高三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既要稳定学生情绪,又要点拨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对学生当前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的确,不少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与复习中所采取的战术,在应试成效上的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是否科学合理得探究——出现不少师生精力投放与时间安排与收益成效出现逆差。因此,教师的使命,是不仅要开展有一定强度的复习教学,而且还要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抓住学生身心特点,遵循规律,处理好几个关系,激发热情,讲究方法,为高考语文复习教学减负。
一是从“心”出发,让学生富学习热情。高三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几步之一,不苦不行。在此理念映照下,语文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梳理”——大量收集各种资料、习题和试卷。大量习题训练可强化学生考点的掌握程度,反复机械训练,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手段。而如此教学成效极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教学实践证明:一味增加练习、考试频率与难度,并不能使教学效益明显提升,这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语文不像理科,可通过大量训练收巩固与运用,而要在“懂与悟”上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就可能演化成被动的应付,而不是主动投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方面发展规律,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具体操作上,可从两方面使力:一是以高效和针对性强的训练取代繁冗的题海战术,尽量删减简单重复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做到数量适当,让学生有效巩固与消化吸收;二是以前景规划、精神激励等,从“心”出发,强化心理引导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成效。
二是“新旧”相映,让学生实现新建构。任何性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都源于原有基础。语文知识和能力建构也是如此。做旧题,就是一个对见过的题型进行研究和揣摩的过程,就是要找一种拨云见日的澄明感,就是要获得一种水落石出与了然于心的彻悟感,这要求教师当好助手,及时为学生选好典型旧题,为构建系统知识和形成新能力奠定基础。因此,要敢于让学生做典范性旧题,让学生廓清对基本知识点、基本设题技巧的认识,对常见正确思路的巩固和错误思路的矫正,做的还是那些题,收获却是在新的台阶之上,最终收滴水见海和触类旁通之效。
三是“讲练考”偕行,让学生在习得中望远。高三复习阶段,讲讲、练练和考考,是常见的教学系统。关键在于讲要讲得精简,练要练得透彻,考要考得对胃。学生能力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所以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思相伴。练考结合,以考促练。考前指导学生有效的复习,考后要认真分析情况和评讲试卷,讲题不仅要讲清对与错,还要讲做题方法,更要注重与同类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由做题经历变成做题经验,提高应变能力。有的题目还要讲命题方式、规律,使学生能够知己知彼。注重让学生写考点总结,使其在理论上能够高屋建瓴,做起题来游刃有余。
四是寓“突破”于“积累”,让学生最终起飞。语文試卷中的字音、字形、成语、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等,是没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唯一的技巧就是不断的压缩自己未知的范围。在前面的复习中都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在本段时间内要经常性地拿来识记。要持之以恒地积累,教师所做的就是利用一点课堂时间检测一下,看他们是否在做,效果如何。比如课前听写、讲成语,平时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记字比赛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强化积累,这些基础题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 针对病句多考语法的特点,要强化语法训练。抽取主干,看语序、搭配,成分残缺赘余。学生最怕的是较长的句子,而这往往是高考的重点。要对症下药,加强训练。有些长句是定语或状语长,要看语序是否恰当或赘余;有些长句,是主谓宾由并列短语充当,要划主干视搭配;有些长句是双面照应句,要看前后是否照应。唯有这样寓“突破”于“积累”,让学生多训练,勤总结,才能让学生最终飞起来。
五是重“内外结合”,让学生富足起来。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此说对高三学生尤其重要。高考前,学生要重视“课内”,对课本的精彩文章再通读一遍——“课文是全面学习语文应用的范例和凭借”,就像数学例题,要想真正透彻掌握那定理和公理,必须反复钻研例题。语文也是如此,字、词、句、标点、修辞、篇章和结构等,都应从课文中再次印证和统揽。像《荷塘月色》《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务必熟读以至于成诵,培养自身语感,积累巩固诸多语文知识。在把握典范课文基础上,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外延是师生的必修课。但基于生活的课外阅读岂止浩如烟海,读什么和怎么读就成为了一个关键。就高三现状而言,“短平快”是基本原则,《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和《新华文摘》引入课堂,既有华丽的辞采,又有奋发的人物;既有先进的科技,又有社会的热点……是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熔于一炉的典范,紧张的后期复习,能够多读书和读好书,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提高语文能力: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乐事啊!。
高三语文复习,既关乎语文,有关乎整个高考,更关乎人生成长。教师能于其间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关系,助力高考和人生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风平.关于语文高考总复习的一点思考课程(J).教育研究,2014(09);
[2]庄玉凤.基于近三年全国卷试题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战略(J).高考,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