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潵潵 路庆敏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专业且针对方向也非常清晰的门类,它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因此,在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练好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内功,也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和市场需求练好外功,为市场提供跟得上时代、引得了潮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市场需求;教学改革;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为社会提供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而愈发热门和重要。在对生活环境各个细节的质量日益关注的当今社会,环境艺术设计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很多高校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分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个分支专业也有着非常光明的明天。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其中也有较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教学方法和内容与社会产生了脱节现象[1]。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学实践和市场企业的操作脱节,学生在学校所学与企业无法顺利对接,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要通过长时间实践才能适应,甚至出现需要在企业重新学习的现象。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一是过时的教学方式。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艺术化设计,它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满美学的艺术感,灵活无比的设计方法,所以这个专业不能模式化,也不能以教条形式展开教学,它需要给学生“飞行”的方法并给学生“飞翔的天空”。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仍旧是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而且也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作为主导,让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不能引起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相关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生专业能力不足。随着高校的扩招,大部分高校都降低了录入的标准来扩充生源。部分学生没有对所学专业深入学习,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只为了修学分而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能力和水准较低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也阻碍了该专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环境艺术人才供需失序。大部分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只考虑到社会需要这类专业人才,但没有进入社会认真进行调研,导致市场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对口。部分高校没有考虑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来适应市场,这也阻碍了该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人生规划[2]。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是有效利用当地课程资源。高校可以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开发一系列课程,只有高校重视当地文化特色,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学习气氛,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当地环境资源。其实高校自身所具有的环境艺术特色,对学生未来工作或者本地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思维和创造思维都会产生深深的烙印,所以高校应重视引进当地文化打造特色学习环境,并进一步构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气氛。同时,高校也需要整合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吸收民间艺术、工艺的艺术特点,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汲取各类资源进行设计和创作,推动当地的民间工艺的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另外,学校需要定时定期举办讲座、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多样性。学校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以当地文化为设计主题的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合作配合、团队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教学资源,结合信息技术建立相关课程资源的网络数据库。在我国浩浩的历史长河中,氏族文化、古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设计等流传下来,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高校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资源库,并进一步构建属于当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库。同时,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高水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解析相应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地方文化,在设计作品中展现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美学,而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设计图充分展现出来[3]。综上所述,高校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资源,有目的有层次地构建属于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二是优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机构。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应用和涉及方面非常广泛,其包含了社会、自然、建筑等众多行业领域中的知识。高校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教育,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进行引导教育,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美学、艺术等层次的素养,立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行业素养等方面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需要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优化,来满足市场越来越多而且新颖的需求。首先,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交际能力和职业精神。其次,在专业类的课程中,高校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淀,为学生以后艺术设计的创新打好基础。例如,将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理论学科归属为必修课,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沉淀上做好准备。最后,高校还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并加强相应的培养,如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不涉及这些能力,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缺恰恰相反,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散思维进行创新,这也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提升竞争力的基础[4]。因此,高校应该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目标配置相应的课程。
三是提升相应的师资力量。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关注市场发展动向,及时跟进市场的脚步,在具有扎实理论教学力量的情况下,也要具有非常专业的实操教学能力。首先,高校要强化当前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师的特征,完善教师专业水平的定向培养计划。其中,高校要充分地为教学和科研教师提供相应的条件,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例如,高校可以定时定期地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课题建设、教材设计、公开课等活动开展。其次,高校可以与社会部分知名企业建立相对应的联合模式,在适当的时候让教师去往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这样能够有效助力教师积累和寻找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资源。在确保培养高校教师的前提下,可以从企业引入一些高素质且知名的专业人员,通过兼职、讲座等方式强化专业师资队伍,也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最后,高校可以引入能教学也能带领实践的知名设计人员,使其既能通过日常兼职的方式进行教学,也能通过座谈的方法进行行业内的互动,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该专业在市场上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明确学生在专业内发展的方向。
四是打造“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模式。高校可以依据国家政策,结合高校自身的资源,打造“工作室”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室内设计、项目管理、陈设设计、家具設计等细分行业,对开设“工作室”的方法进行细分,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入学第一年,在打牢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各个“工作室”中寻找感兴趣的细分岗位,然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后学生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学生入学第二年,将着重围绕所选细分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进行培养。学生入学第三年,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项目分包等实践工作,从具体的实践中对相关技能和能力查漏补缺。“工作室”形式的模块化分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专业深度。
综上所述,在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社会、高校、教师的力量共同进行。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市场发展动向和需求的变化,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善,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与社会接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艺.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3):150-151.
[2]李雨潼.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业,2019(30):88-89.
[3]石晓宇,吕媛.基于市场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15):201.
[4]江雪慧.初议基于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智库时代,2018(46):229-230.
作者单位: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