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儿童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建议

2020-10-20 11:06钱世军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老师

钱世军

1.学困儿童现状

?现在的学困儿童有些“可怜”。同学看不起,老师不喜欢,家长不理解。由于经历了不良因素的影响、刺激,造成学困儿童失去学习的能力、动力或兴趣,由此造成学习成绩差,甚至最终放弃学习。更糟糕的是,学习成绩差的事实又会进一步打击学困儿童的自信,使他们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会毁了他们的学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调查得知,大多数学困儿童自信心极度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清零,每天在学校浑浑噩噩,违纪违规,煎熬度日。

面对学困儿童的不良表现和违纪行为,大都数老师的处理模式为:事件确认--批评教育--写检讨--处罚。通过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处理模式中缺少人文关怀,缺少人性化的情感教育,难以触及学困儿童的心灵使之做出改变,当然也就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严重的是这种处理方式没有从根源处分析解决问题,势必给下次危机的爆发留下隐患,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处理”学困儿童,还会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扼杀他们对学习微弱的兴趣。说白了对学困儿童而言,这种处理模式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激化问题。

面对学困儿童的不良表现和违纪行为,作为家长绝大多数表现出不理解、烦恼、甚至痛苦。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情绪。这导致大多数家长采取简单粗暴又极不科学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例如:过度责骂、威胁、甚至大打出手。这些教育方式进一步刺激学困儿童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厌学、辍学、甚至失学。调查显示,面对学困儿童,部分家长表示无能为力,黔驴技穷,甚至到放弃管教孩子的境地。他们把孩子改变的唯一希望寄托于学校、老师。

2.学困儿童学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的学困儿童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差、自制力弱、学习生活习惯不良、缺少学习目标、缺少关爱等特点。调查还显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2.1隔代养育

在我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养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年轻人为了事业、为了挣钱养家常年在外工作,长时间远离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交给老人。而作为老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落后的,精力体力是极其有限的,再加上爱子心切,在“隔代养育”的家庭中绝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是无效的,有不少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达到“有求必应”的程度。

2.2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耳濡目染”

儿童时期的孩子对父母有极大的依赖性,父母在他们心里面的地位独一无二、无人能及,所以父母对他们的认知、态度、习惯、心理的养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与父母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将耳濡目染“遗传”给孩子,直到他们形成稳定人格特点。调查显示,父亲抽烟喝酒那么孩子长大后抽烟喝酒的概率也极高;父母性格暴躁,那么孩子也长大后性格暴躁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2.3社会诱惑、社会伤害

研究表明很多学困儿童都有过早、过频、过广、过深接触社会的特点,这种过分接触对儿童成长绝非好事。如果过分接触社会的美好面,则极有可能被诱惑;如果过分接触社会的黑暗面,则极有可能被伤害。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对儿童学习、成长极其不利的。

2.4老师、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

研究表明,很多学困儿童的老师、父母存在平时对孩子关注、关心不足,出了问题处理问题简单化、程式化、表面化的现象。每次孩子犯错都是:打骂--开导--写检查--处罚。孩子对这种“招数”已习以为常,犹如家常便饭,心理上已经产生很强的“抗体”,当然这种教育的效果必然是失败的。面对学困兒童,太多的老师、家长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技能准备,依然用自己的老方法处理学生出现新问题。

3.学困儿童教育建议

3.1陪伴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好坏,最终将完全“回报”给父母。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予情感的陪护。同时对孩子成长路上出现的不良行为、认知、心理给予及时纠正、引导,防止养成不良定势,难以改正。家长要不断的加强育儿知识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孩子特定的成长阶段,完成特定的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0-3岁主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脾气;3-6岁注重孩子兴趣、专注力、动手能力的培养;6-9岁重点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简单思维能力等。研究表明,每一项知识、技能、情感都有其最佳的培养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最佳时期,那么这种损失将是不可逆的,后期再来弥补,效果将大打折扣,费心费力。所以笔者建议,既然决定生下孩子,那么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儿童时期“缺席”他们的成长,坚持最大可能的陪伴。

3.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要充分认识的到自己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对孩子巨大的教育意义。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痛下决心改正戒除不良嗜好,例如:抽烟、喝酒、打麻将、言语粗暴等行为。纠正懒惰、暴躁、郁闷等心理。

3.3选择性社会接触

社会是个大染缸,颜色五花八门,而儿童是一张白纸,让孩子过度自由接触这个染缸,我们很难保证这张白纸会染成我们想要的颜色。社会的复杂性要求家长必须控制孩子选择性的接触社会,让社会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同时有效避免孩子受社会消极因素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3.4教无定法、因人而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肯定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俩个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相同的方法去处理不同的学生问题可定有不当之处,何况我们的方法极具普遍性,而学困儿童却极具特殊性。面对学困儿童,笔者认为要采取“教无定法,因人而异”的策略,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次罗列出孩子身上存在的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最后针对不良因素制定针对性纠正的办法,并持之以恒的去监督落实。其间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进行鼓励。

4.小结

通过对多年学困儿童教育工作的总结,笔者志在提醒广大教师、家长要对学困儿童教育引起高度重视,认识该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持久性。并提供有效参考建议,希望对学困儿童的教育提供些许帮助。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