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研究

2020-10-20 19:26李冬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管理要点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摘  要: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保障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基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概述其田间管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推广的具体策略,旨在给予小麦种植人员一定的帮助,并以此促进我国小麦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管理要点;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2.1

作者简介:李冬艳,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学作物栽培。

调查发现,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食品质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推广绿色小麦,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食物链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能显著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而在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需对包括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在内的多项作业加以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田间管理体系来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要点

1.1 深松整地作业

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目的在于疏松土壤,即通过调整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这不仅是小麦生长的基础,也是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首先,常规的深松整地作业一般需借助四轮驱动的拖拉机进行作业,而考虑到该作业对拖拉机机动性能和附着性能的要求较高,因此通常应选用90HP以上的拖拉机,同时,深松整地的作业周期应控制在2~3年左右,且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应就作业周期进行调整,以此确保土壤结构的合理性[1];其次,在深松整地作业开始前,应确保土壤的持水量高于15%,但不应超过22%,即土壤密度应控制在14g/m?左右,同时,松土的深度一般为30~35cm,为了保证后续小麦的正常生长,小麦的播种间隔不应低于40cm;最后,深松作业一般应于小麦收获后进行,而全方位深松作业则必须于秋后进行,且深松过程应注意保持一致深度,在避免漏松的同时确保后续小麦的同步生长[2]。

1.2 测土配方施肥作业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作业,其多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把控小麦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以及肥料的基本效应来确定施肥的具体种类和具体方式。其中,一般需按照測土、配方、配肥三个步骤开展该作业[3]。首先是测土阶段,测土作业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前提,其目的在于精确把握土壤的养分组成和供肥性能,并依赖科学的土壤分析制定精确的配方施肥方案。其次是配方阶段,应在测土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包括土壤特性、栽培习惯、小麦需肥规律、土壤生产水平、区域气候在内的多重影响因素,并在构建阶段性产量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等不同肥料的配比用量。最后是配肥阶段,需按照配方要求合理就专用肥、复合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搭配,在形成精确配肥方案的基础上保障配肥作业的可行性[4]。

1.3 秸秆还田作业

秸秆还田作业是借助微生物的腐解作用来实现对秸秆中有机物料的快速转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就土壤的理化性能进行改善,同时,通过对秸秆进行原地处理,可减少秸秆燃烧所致的环境污染,并能够在实现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等多重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小麦收获后,应尽快对秸秆进行收割并耕翻入土,进而一方面避免秸秆水分损失,另一方面保证秸秆的正常腐解,同时,应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配以一定的“干湿交替、浅水勤灌”处理,必要时也可适当搁田,进而以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其次,应挑选无病健壮的秸秆开展还田作业,此外,应借助专用设施就还田秸秆进行切碎,且通常长度不应超过10cm。最后,在翻压秸秆过程中,应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土壤中微生物与作物出现争肥现象,应配合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就土壤中的速效养分进行补充,最终借此保障秸秆还田作业效果的正常发挥[5]。

1.4 探墒沟播

在开展探墒沟播作业时,需配套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项作业协调开展,进而保障小麦种植的防病虫、防早衰和防干热风。首先在种子播种过程中,一方面应选用新型播种机以实现净土播种,另一方面应将播种行距控制在10cm左右,进而在确保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大穗大粒小麦的产生概率,同时,在播种作业完毕后,应以镇压轮为工具对土壤进行镇压,进而确保种子与土壤的紧密结合,并促进种子的提早萌发。其次,应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进行播种,这样能够在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光合效率,最终实现高产田的有效构成,此外,应配以施肥层以保障土壤的肥性,以此降低撒肥所致的肥料浪费。最后,应秉承整体性原则确保秸秆粉碎、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作业的一气呵成,进而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大幅节省作业所需的人力物力。

1.5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增施作业的目的在于就土壤中的肥料进行补充,并满足小麦的后续生长需求。其中,考虑到单一化肥施加量增加会使得土壤团粒结构分解,因此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合理就施肥配方进行调整,并应协调好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能力,进而在保障土壤供肥保肥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

1.6 病虫害防控作业

常见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包括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在内的多种病害均有可能对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应通过科学的防范机制提前做好病虫害防范作业,以此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2 绿色小麦种植的技术推广策略

2.1 明确推广目标

在早期绿色小麦种植推广过程中,应以构建“龙头企业”为核心践行“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在明确技术推广目标的基础上健全集成熟技术、生产标准、注册品牌为一体的推广体系。其中,除了应将绿色防控覆盖率100%作为技术推广主要目标,还应大力宣传“三品一标”认证或区域公用品牌,进而对整个地区的小麦种植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2 加强产业管理

针对不同地区小麦种植产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应在施行封闭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技术指导要求开展绿色小麦种植实验,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封闭运行和良性循环,以此构成完整的绿色小麦产业种植链,并真正保障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要围绕小麦种植过程构建完善的技术监督机制,在及时发现并解决种植过程不合理操作的同时保障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系统施行。

2.3 强化技术服务

针对现阶段绿色小麦种植产业推广情况,应以“行政领导+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基地+合作社+示范户”的包联责任制为核心推进行政领导负责项目,在坚决落实各项服务政策的基础上确保先进种植技术的快速推广。同时,要强化政策支持,在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农业专家下乡指导,一方面在小麦种植户间普及先进种植思想,另一方面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并促进绿色小麦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2.4 构建示范基地

基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整个小麦种植行业中推广的可行性,除了应在早期技术示范阶段推广技术理念,还应进一步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在产量高、种植效果好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性管理,强化对其的宣传。其中,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干部群众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应通过打造公益性服务产业模式来提升普通农户在绿色小麦种植产业推广中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在营造积极、融洽产业创新氛围的基础上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全面普及。

3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绿色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有效保障包括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在内的多项作业,因地制宜地選用最恰当管理方式保障小麦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以此提升小麦种植的整体效益,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国.绿色小麦田间管理种植技术及推广研究[J].河南农业,2020(5):27-28.

[2]马娟.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208.

[3]于蕾,赵永强,宋丹阳,等.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农家参谋,2020(16):93.

[4]吴喜涛.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7):57+60.

[5]葛君.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2):69-70.

猜你喜欢
管理要点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抢种暮春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浅析公路路基施工管理要点及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