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平 赵美凤 陈曦 邵亮亮 宁晖 杜京霖 应美蓉
摘要:2019年浙江省新收获晚稻品质测报监测工作,覆盖了全省除舟山市以外的10个地市共76个县(市、区),以农户样品合并后的乡级样品为主,作为当地主导优质品种,确定品种和类型的样品共506份,涉及中晚秈稻品种44个样品248份,主要品种有甬优1540、甬优15、中浙优8号、嘉丰优2号等;粳稻品种47个样品258份,主要品种有甬优17、秀水134、宁88、嘉67、甬优9号等;全部指标符合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有223份,总达标率为44.1%。
关键词:品质测报;优良品种;达标率
中图分类号:S511
作者简介:张谷平,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质量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赵美凤,女,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质量、食品安全检测和粮油质量管理工作。
自2017年启动“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已成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行动。品质测报是对新收获的优良粮食品种的质量进行检测、评价和报告的过程[1]。对新收获的粮食进行品质测报,及时为农民提供更加适合的优良品种,是质检机构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2],对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优质品率的提高和优质优价收购,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具有较大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9年浙江省收获粮食品质测报监测工作,覆盖了全省除舟山市外的10个地市共76个县(市、区),以农户样品合并后的乡级样品为主,为当地主导优质品种,确定品种和类型的样品共506份,按照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统计[3]。
1.2 方法
对采集的样品依据《稻谷》(GB 1350—2009)和《优质稻谷》(GB/T 17891—2017)两项国家标准开展了品质指标检测,检测项目为出糙率[4]、不完善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和生霉粒)、整精米率[5]、长度、异品种粮粒[6]、垩白度[7]、直链淀粉[8]、食味品质[9]、黄粒米[10]和谷外糙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晚籼稻
中晚籼稻品质测报统计样品248份,其中短粒型142份、中粒型92份、长粒型14份。所检指标全部达到优质稻谷三等及以上的样品共135份,其中短粒型达标70份、中粒型达标57份、长粒型达标8份,中晚籼稻总优质达标率为54.4%,较去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分项目来看,优质稻谷的主要定等分级指标单项达到三等(优质稻谷的最低等级)以上的比例分别为整精米率95.6%、垩白度79.0%、食味品质100.0%。其余限制性指标达到国标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直链淀粉78.2%、异品种率98.4%、谷外糙米98.0%、黄粒米100.0%、不完善粒91.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影响优质稻谷达标率的主要指标是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从各地区的达标率上看,温州市、杭州市和台州市的达标率较高,金华市的达标率最低。近三年来优质稻谷的主要限制性指标达标率和2019年各地区全项达标率情况见表1~表2。
分品种来看,甬优1540和甬优15延续了近几年的良好性状,在全部达标样品中分别占比45.9%和27.4%,另外优质达标占比较高的品种还有中浙优8号和嘉丰优2号,其余品种达标占比极低,主要优质中晚籼稻品种在各地区的质量表现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甬优1540在杭州市的种植表现最好,抽检样品的优质达标率为100%,不完善粒较低,整精米率和食味品质评分值都很高。和往年相同,甬优15在温州、宁波、台州的种植表现均好,抽检样品的优质达标率为100%,垩白度较低。
2.2 粳稻
粳稻品质测报统计样品258份,所检指标全部达到优质稻谷三等及以上的样品共88份,粳稻优质达标率为34.1%,虽然整体上看达标率较低,但是与2018年相比有明显提高,上升幅度为24.6个百分点。分项目来看,优质稻谷的主要定等分级指标单项达到三等(优质稻谷的最低等级)以上的比例分别为整精米率93.0%、垩白度52.7%、食味品质100.0%。其余限制性指标达到国标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直链淀粉72.5%、异品种率98.8%、谷外糙米90.3%、黄粒米99.6%、不完善粒87.6%。与中晚籼稻类似,影响优质粳稻达标率的主要指标仍是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是优质粳稻的其余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低于中晚籼稻。从各地区的达标率来看,绍兴市、嘉兴市、宁波市的达标率较高,金华市的达标率最低。近三年来优质稻谷的主要限制性指标达标率和2019年各地区全项达标率情况见表4~表5。
分品种来看,达到优质稻谷的粳稻品种明显多于中晚籼稻,达标的优质品种主要有秀水14、秀水121、秀水134、嘉67、甬优17、甬优12、宁88等。主要的优质粳稻品种在各地区的质量表现情况见表6。
由表6可知,粳稻的种植品种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别。秀水系列、嘉67以及嘉58这类品种主要在嘉兴地区种植;宁88、宁84这类品种主要在宁波地区种植;南粳系列水稻主要在湖州地区种植较多,是“湖州好大米”的主要品种;甬优17、甬优12这两类籼粳杂交水稻主要在金华、温州和台州地区种植。与中晚籼稻相同,垩白度达不到要求是影响浙江省优质粳稻达标的主要因素,杭州市和金华市所产水稻的垩白度平均值以及中位数都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垩白是因稻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填塞疏松所致[11],主要受遗传因子(水稻品种)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可通过采取合理栽培方式和水肥管理模式加以改善,从而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水稻优质达标率。
从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来看,嘉67、秀水14以及秀水121在嘉兴表现最好;秀水134在绍兴市和嘉兴市的优质达标率均为100%;甬优17、甬优12以及宁88在宁波地区的种植表现最好。
3 结论
浙江省2019年品质测报共涉及44个中晚籼稻品种,样品248份,47个样品粳稻品种,样品258份。506份样品中全项指标(水分不作为统计的限制指标)符合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有223份,总达标率为44.1%。比例较去年有大幅提高。温州市、杭州市和台州市的中晚籼稻达标率较高,绍兴市、嘉兴市、宁波市的粳稻达标率较高。
中晚籼稻品质测报统计样品248份,其中短粒型142份、中粒型92份、长粒型14份。所检指标全部达到优质稻谷三等及以上的样品共135份,其中短粒型达标70份、中粒型达标57份、长粒型达标8份,中晚籼稻总优质达标率为54.4%;粳稻品质测报统计样品258份,所检指标全部达到优质稻谷三等及以上的样品共88份,粳稻优质达标率为34.1%,比2018年提高近25个百分点。影响优质稻达标率的主要指标是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余各项指优质粳稻的标达标率明显低于中晚籼稻。
参考文献:
[1]GB/T 26629—2011,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S].
[2]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效果及典型经验?有效模式研究[EB/OL].[2020-03-23].http://www.lswz.gov.cn/html/zt/yzlsgc/2020-03/23/content_249783.shtml.
[3]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EB/OL].[2019-03-31].http://www.ricedata.cn/variety.
[4]GB/T 5495—2008,粮油检验 稻谷出糙率檢验[S].
[5]GB/T 21719—2008,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S].
[6]GB/T 5493—2008,粮油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S].
[7]GB/T 1354—2018,大米[S].
[8]GB/T 15683—2008,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S].
[9]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S].
[10]GB/T 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S].
[11]国家粮食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粮油质量检验员教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