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婧
摘 要:现代社会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让蜡染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销声匿迹。在有“蜡染之乡”美誉的凤凰县,蜡染依然面临被遗忘被忽略的困境。根据当地蜡染现状,结合凤凰县当地自身资源特点,提出具体的发展蜡染的方案。
1. 蜡染发展对策
1.1 政府方面
(1)政府加强服务意识,做好蜡染行业的发展规划。加强落实力度,将优惠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2)政府重视版权保护及品质监控,严查侵权盗版行为与粗制滥造行为,为建立良好的蜡染产品市场秩序提供保障。定期开展推介会;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整个行业的产权保护意识;多为企业作坊提供资询服务工作,加强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与质检意识。
(3)浓厚城市文化氛围,将蜡染文化作为一种城市符号,使当地人民耳濡目染,使外来游客远闻其名,加强蜡染文化的传播发展效力。
1.2市场方面
(1)拓宽蜡染产品种类。不局限于衣物画作,结合饰品,皮包等,增加周边产品的辐射范围。借鉴中国刺绣文化与时尚大牌结合的思路,将蜡染符号融入鞋面,提包图饰等。
(2)结合时尚化元素。不拘泥于传统蜡染式样,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增加市场吸引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可以与时尚品牌进行合作,增加影响力。
(3)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将传统蜡染技艺辅以现代工艺设备,提高蜡染作品产量及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1.3人才方面
(1)加強蜡染文化宣传。加大蜡染文化宣传力度,使当地年轻人了解蜡染文化,补充文化断层,使得其自发产生对蜡染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2)实行蜡染人才补助。相关社会各界为人才发展提供补助,留住当地蜡染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2. 蜡染小镇概述
文化遗产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低估。作为一种以视觉体验为主的遗产形态,在当前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在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难得空间的同时也为其本身的发展带来一定优势。[1]
依托凤凰的旅游基础,在凤凰当地打造蜡染小镇,沉浸式体验蜡染文化。
推出“蜡染”主题客栈,以蜡染元素为酒店装修亮点,酒店用品使用蜡染制品,让住宿者接触各种蜡染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近距离感受蜡染之美;开办蜡染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配备专业讲解员,协助游客了解凤凰当地文化;培育蜡染染料作物种植基地,给游客和亲人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通过蜡染技艺体验馆,让游客亲自动手感受蜡染魅力和其中所包含的智慧......总的来说,就是打造一个沉浸式一体蜡染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蜡染小镇”里体会到全方位的蜡染历史文化,通过自己动手享受制作蜡染的乐趣,在加深对蜡染的了解和喜爱之外,更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
将蜡染文化与与旅游相结合,让蜡染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其本身文化传播,同时带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经济、旅游的发展。将苗族蜡染艺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传承苗族蜡染艺术、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推进产业发展、做响蜡染品牌,打造独树一帜的苗族蜡染艺术文化产业主题景区,强化苗族蜡染工艺在民族特色文化中的地位,突出蜡染在传统生活和时尚潮流中的作用, 亮化苗族蜡染农耕艺术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努力探索苗族蜡染产业与富民工程、艺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路子。[2]
3.打造蜡染小镇的可行性
3.1凤凰旅游基础雄厚
凤凰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岩溶峡谷、峰林、溶洞、瀑布构造形成的综合地质遗迹景观。县城建设古朴典雅,北门、东门古城楼,沱江河畔的吊脚楼别具一格,素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
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当地村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凤凰二十多年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教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都是凤凰苗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3]
无论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长久旅游开发所积累的经验,都是打造蜡染小镇的宝贵财富。
3.2文化旅游热度不减
2018年文旅融合开局顺利,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文化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空间,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品质旅游发展,不断增强民众对旅游的获得感。工业旅游、文化遗产体验游、观光游、民族风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持续升温,不断得到大众的青睐。
这些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舒缓生活节奏、调节紧张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不断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让游客不自觉沉浸在这鲜活的民间文化氛围当中,体验着它带来的精神娱乐和视觉享受。
3.3旅游品牌形象突出
凤凰县在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凤凰古城”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盛名的旅游品牌,引得无数人前来游览。
借“凤凰古城”的名气,推出“蜡染小镇”加强适度宣传、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不仅可以打响“蜡染小镇”的名号,还为凤凰旅游资源增添新鲜血液,保持凤凰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凤凰旅游业的生命周期,促进凤凰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结语
有些“非遗”在今天之所以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就是因为它在现实社会中 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对“非遗”的保护无法脱离时代特征,需要根据时代所提供的客观基础,寻找它在当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也只有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它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非遗”才能真正避免走向没落。[4]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保护性旅游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旅游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只有保护工作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合理发掘利用,反哺旅游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打造蜡染小镇,就是基于凤凰县旅游业发达这一具体情况所提出的方案。或许,旅游不需要有破坏传统的含义,恰恰相反,文化保护或重新振兴可以从现代旅游所给予的激励中实现。[5]
注 释
[1] 郑晓彤.民间手工艺与旅游产业——以湘西凤凰为例[A].湘潮 ,2014(6):86-87
[2] 汪璐,张遵东.贵州省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道路的探讨[A].2010.(02):61-62
[3] 梁自玉.论凤凰苗寨旅游可持续发展[A].怀化学院学报,2006(9)8-11
[4] 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6-2
[5] (美)瑟厄彼德主编.张广瑞等译 . 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