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育与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0-10-20 06:48张书铭
关键词:汽修专业工匠精神教学

张书铭

摘 要:“工匠精神”: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读本》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即:执着专注、锲而不舍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行为;创新进取、艺无止境的创造精神;家国情怀、淡泊明志的职业操守。“汽修专业”:本专业通过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师资配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采用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胜任车辆维修、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修专业;教学

0 引言

“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是指把“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育人全过程,将工匠精神教育深深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全面推进专业深度教学与师生职业能力、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校本教研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专业梯度培养与职业规划等领域的有效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为造就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职业教育常被人们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众所周知,德国高质量技工来自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国内“万人争过独木桥”通过高考上大学的现象不同,德国不到一半的中学生选择上大学,而一半多的中学生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其中不乏大量完全能被大学录取,却依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中学生。专家指出,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德国技师收入可观,其社会地位也与学士相等,同样受人尊重。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了铺垫。

(2)国内: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也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工匠精神”一说并非始自今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再次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短短两年,这一词汇两次进入国家顶层文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更值得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内心笃定而精于细节的执著,更意味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对产品品质的孜孜追求,对客户极致体验的不懈坚持。“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是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在企业层面是立足品质,坚守质量和标准的底线,是追求创新、谋划长远发展的动力,是服务社会、默默耕耘的恒心;在政府层面就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精神写照,是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社会文化层面则是一种职业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此外,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校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疏于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遇到困难时,缺乏决心、信心及毅力将其解决,工匠精神培養难度必然受到制约。其次,不少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底子薄弱,缺乏企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经历,向学生倡导“工匠精神”的意识不强,导致传授“工匠精神”内涵存在难度。三是职业教育越来越偏向就业教育,职业学校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就业率,往往忽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改造和重塑。即使学生到了企业实习,一些中小微企业往往忽略了工匠作用,学生成为了企业赢取利益的廉价劳动力。

3 “工匠精神”教育与汽修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价值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某一方面改革汽修专业教学,而本文深入探寻汽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结合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基本规律,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技能培养、校本教研、校企合作等方面为突破口,全方位提升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刻苦钻研、百折不挠,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创新精神,树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人民感恩、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忠诚的正确人生三观;培养学生在维修或生产产品时运用高技能水平,对待产品品质独具匠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一种职业精神。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发芽,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4 “工匠精神”教育与汽修专业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1)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专业技能人才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科学设计实训基地布局,营造“匠心”文化育人氛围,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效能。

(2)创新人才梯度培养结合职业规划实训教学模式,培养不同学习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学生,在企业维修作业中,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单项操作,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进而实现汽修专业梯度培养与职业规划长效融合。

总之,将“工匠精神”与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专业的内涵发展,还带动了校企合作,满足了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做事的态度,符合了时代特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2]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

[3]高振辉.浅议中职生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J].考试周刊,2017.

[4]周剑.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

猜你喜欢
汽修专业工匠精神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中职汽修专业微资源建设的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