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分析

2020-10-20 06:48史奇雨
关键词:施工控制路基公路

史奇雨

摘 要:路基是公路中的重要结构层,在实际施工中,使用强夯法可有效提升路基压实强度,提高路基的严密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探讨了强夯法施工的基本原理及使用特点,对强夯法施工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保障公路的最终质量。

关键词:公路;路基;填筑;强夯施工;施工控制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公路k112+000~k170+200路段,道路全长58.2km,路面宽度为26km,地基土体主要是褐黄色的湿陷性黄土,固结性较差,承载能力低,遇水后强度下降快。为探究强夯法在路基施工的中的应用效果,选用试验段k158+000~k162+000进行强夯法施工,并对施工完毕的路基进行相关性能指标检测,检验强夯法施工的路基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强夯施工参数

(1)夯击有效加固深度。夯击有效加固深度是反映施工效果的重要参数,影响着夯击能量,决定着路基的压实性,能够避免路基受到不必要的压缩。土体性质和施工参数是有效加固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粒径越小的土体,密度越低,饱和度也随之升高,较高的地下水位对深度的影响较小。夯锤静压力越大,土体夯击的饱和度越差,需要夯击的次数越多,需要较大的影响深度,本案例路基设计的加固深度为5.5m。

(2)夯击点布设。布设夯击点的时候,应选择最佳形状,通常有三种,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如果夯击点相互之间距离较小,呈现密集状态,土体颗粒间的挤密空间会相应减小,孔隙间的水压消散的时候,只能通过较窄的通道,影响了挤密加固的效果,如果夯击点的间隔距离过大,加固效果也不明显。本案例中,选择重量为12t、直径为2.5m的夯锤,按边长3m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夯击点,相邻间隔为0.9m。

(3)夯击遍数与间隔。应把握土石混合填料的性质,重视夯击加固深度,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先进行2遍点夯,1遍满夯,间隔时间为1天,如果夯锤较重、坑洞较深、拔锤困难等,为满足设计要求,实现理想的加固效果,应多夯击几遍。以土体性质和孔隙水压力为参照依据,确定外部作用力的消散时间,土体出现固结现象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夯击施工。

(4)夯击次数。为保证土体夯击能量的饱和,标准是在夯击次数增加的过程中,土体的竖向变形量不再增加,应确定最佳的单点夯击次数。本案例确定试验路段中单点夯击次数为10次,为了提高土体的均匀性,对于表层土松动、出现环形竖向裂纹或塌陷的夯坑,应进行补强操作。具体做法是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按照一点一击的方式,夯击1遍即可。

3 强夯施工在公路路基施工当中的应用

(1)施工准备。强夯施工开始之前,需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信息,确定强夯作业需要的夯锤规模,同时还需将施工现场的土层、植被、腐殖土等进行清理,祛除可能影响到夯击质量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表层土的清理深度为30cm。随后还需要布置夯击点,通常为正方形或者是梅花形网络布置,每个夯击点的间距需要根据基礎布置、加固土层厚度以及施工现场的土质来确定。总的来说,在加固深度大、土质软、单击能力大的情况下,其间距需要大一些;若是加固深度浅、土质软、单击能力小,则其间距需要小一些,通常情况下为5~15m。

(2)平整土地与试夯作业。完成以上步骤之后,还需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土体进行平整。在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施工面上没有较为明显的凸起或者是凹陷,以免在强夯施工阶段夯锤下落时造成夯击效果不平衡的现象。然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测量放线,确定轴线、夯击场地标线及标出好夯击点位置信息,同时还需要确定3~5个水准基点。

在正式开始强夯施工之前,还需要设置1~3个实验区。针对实验区来说,需要保证其面积>20cm×20cm,并在试验区进行试夯作业。在试夯阶段,每次夯击都要给予其不同的夯击能量、夯击距离等,以确认最佳夯击能量、最佳夯击锤数,并且确定强夯施工的有效加工深度。通常强夯施工的标准为,在强夯加固之后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0.15MPa。在试夯阶段,必须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试夯点,这样能够排除不同区域对于试夯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在施工区域较大的地区,充分保证每一寸路基的质量。

(3)铺设碎石。对于路基的施工,在强夯过程中,如果地表结构密度较大,或者水位超过了规定标准,应进行碎石的铺设工作。通常来讲,选择的碎石由不同的粗细集料组成,密度为5.0×103kg/m3,碎石孔径小于5mm筛下的筛余料为选择的石屑标准,一般范围在0~10mm之间。只有严格碎石选用的标准,才能保证夯击之后承载力达标,避免出现土壤开裂或下陷等问题。

(4)强夯施工。强夯法是利用夯锤从高处自由落地至路基表面的冲击能进行夯实的,在本工程中,选用重15t、直径为2m的夯锤进行夯实,并在路基表面设置直径为250mm~300mm的排气孔,采用上下联通的方式迅速排除路基土中的气体。强夯施工采用分段式进行,施工顺序为从路基两侧向道路中线进行推进,先对路基深层土进行强夯处理,随后对中层土基及路基表层土进行夯实,整个夯实过程保持起重设备直线前行,可采用标线进行标正,每一层土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推平,方便下一步施工。路基夯实遍数可根据每次夯击的沉降量、土体含水率及最大密度进行确定,通常而言,土体颗粒含量越细,其含水量与每次夯实的沉降量越大,达到规范要求的夯实标准所需要的强夯遍数也随之增多。

(5)质量检测。完成试夯作业后,应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准确设置锤重、夯击次数、夯击点位置、落距等要素,安排专业人员翻查夯击记录,检查实际的夯击效果。同时,应采取抽查方式,以总体夯击点为基准,确定抽查的夯击点数量,一般为5%,使用质量合格的经纬仪、楔形塞尺、水准仪或者采取拉线方法,对各个数据进行检查。具体标准如下:夯击点中心位移允许偏差范围在150mm以内,夯锤落距在300mm左右,夯锤倾斜角小于30°,顶面标高的允许偏差为20mm左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地面平整度允许偏差范围为30mm,如果数据达标,说明强夯施工验收合格。

4 结语

为了减少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强夯施工技术被大量使用到工程中。应明确强夯施工的工作原理,把握其基本特征,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有效把握整个施工工艺,并确定各个注意事项。同时,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质量检测,保障最终的施工质量,符合规定的施工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恩.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Z1):123-124.

[2]向艳敏.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8(35):23-24.

猜你喜欢
施工控制路基公路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播放”音乐的公路
试析市政道路路基翻浆施工处理建议
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
家乡的彩色公路
公路工程桥涵过渡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控制路径研究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控制与质量管理
浅谈小断面隧洞工程开挖爆破施工控制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浅论公路路基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