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2020-10-20 03:23张焰梦
商情 2020年40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优势人工智能

张焰梦

【摘要】在新形势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并且在教学、管理方面打破了传统。本文将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入手,比对其与“人工智能”模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从学生、学生管理者和学校三个方面发掘“人工智能”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优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  学生管理  优势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提上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管理和创新,民办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人工智能”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将“人工智能”运用到高校的學生管理中。

但是,“人工智能”对于教育领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领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挑战。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剖析“人工智能”的优势作用,实现学生管理的便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一、传统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自中国有高等教育以来,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就是典型的行政型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将学生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为特别权利关系,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模式,学生是被动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行为的约束,很少拥有自主的权利和个性化的指导;同样,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启发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下降,缺少了“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另外,“重管理、轻育人”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学生主体结构的充分发展。

民办高校拥有自身的“学校个性化”,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管理难度增加,从而导致了管理队伍的不稳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目前的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刚性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这也使得学生的个性无法施展,学生管理者要完成更多的事务性工作,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难以找到合适的定位,职业倦怠感比较强。

所以,只有建立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管理体系,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传统模式与“人工智能”模式在学生管理各方面的表现比对

学校是教育的核心单元,高效的学生管理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并得以高校运行的重要保障,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为学校的管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为了了解民办高校传统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在学生管理各方面的表现,笔者对S市的民办高校进行了学生和管理者的访谈,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靠人为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于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比如对于班会记录、谈心记录的存储和查询,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中,更多的是进行纸质存档,不便于管理者后续的翻阅、查询与创新;而在“人工智能”模式下,管理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记录的后续查看、修改和分析,而且“人工智能”模式将实现全网的联动,互相借鉴,运用算法逻辑,在网络上进行大数据的推送,找到更多与之相契合的论据,提升科学性和新颖性。

再者,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多是辅导员个人进行学生的动态摸排,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轨迹,还会出现错误的信息;运用“人工智能”的学生管理手段,辅导员从学生在课堂的面部表情、行为分析等都可以判断学生状态;各个场所的流量和高清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反馈学生课余时间在校轨迹,极大改善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对每个学生行为习惯的掌握,更能有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综上,基于“人工智能”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学生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单一到多变、从被动到主动、从管理到服务,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民办高校学生个案调查

通过传统模式与“人工智能”模式在学生管理各方面的表现比对后,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管理,有助于学校整合优化工作机构,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有助于管理者摆脱传统工作经验的束缚,形成新的管理思维;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节省各方面开支;有助于减少劳动时间,提升学生管理者的综合能力空间;有助于学生探究自身的发展,做到自我反思、自我剖析,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为使本文更具有科学性,在总结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个案调查,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验证和修正“人工智能”对学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三者的优势分析,并更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问卷调查(学生)

2020年3月,笔者对S市民办高校学生对“人工智能”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44份,回收有效问卷1344份。

此问卷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在咨询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有关专家和前期部分学生的访谈基础上形成,并先行在T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后发放问卷,这次的问卷只针对学生,问卷设置将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角度出发。

约80%受访学生表示所在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学生管理,这样的数据也表示,“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学生管理领域已经是大趋势。从目前的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来看,人脸识别、大数据平台和流量轨迹监测对于学生的管理使用率较高。

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安全有序一直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使命之一。各民办高校对于学生进出校园、宿舍管理等都需要强烈的把控,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免去了辅导员重复核对的工作,对于学生而言也是筑好了安全防范的警戒线;在学生的大学四年中,无论是学生的考勤记录、阅读情况、心理状况、就业情况等,大数据平台都能给到全面的评判和分析,这也是对学生评判自我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运用;流量轨迹监测也能很快掌握学生在校园内的行经路线,对于学生管理而言,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问卷反映出学生最关注的重心依然是自身的学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更快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上课提醒、作业提醒、考试提醒、重修提醒等,无需辅导员发送通知,便可直接通过系统的自动推送了解,这样对学生而言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且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掌握自己的日常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参加学生活动、讲座情况等,这些动态的数据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并找到自身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面。

学生认为“人工智能”的运用最直接受益者就是自己,自身可以掌握生活动态和轨迹,能够更好规划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课,而“人工智能”技术恰好可以实现这样的能力;学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无论是人脸识别、大数据平台、智能云端系统、AR、VR等,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学习。

(二)个别访谈(学生管理者)

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肩负着学生政治上的领航者、集体的领导者、工作的指导者、生活的关照着、心理的辅导者和就业的指导者等多面角色,往往会产生力不从心、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

在发放学生问卷的同时,笔者对S市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进行了访谈,对象有新入职辅导员、资深辅导员和学生处领导。

学生管理者普遍认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为便捷高效的数据统计,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及及时性;目前的大数据时代已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数据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有了极大的保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尽量缩短事务性的工作,减少心理压力,缓解繁多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带来的冲击,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如上课习惯、喜好偏好、课余生活、学生活动等,使辅导员更好掌握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小组讨论(教育决策者、专家)

石邦宏认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全面支持各级教育决策者采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的各类决策,管理者可以洞察教育执行过程中问题本质与发展趋势,实现及时性判断、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操作,从而实现更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教育公平。

笔者与S市民办高校教育决策者及专家开展了小组讨论,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教学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大的优势,如VR、AR、三维模拟课堂,翻转课堂等,在学生管理领域尚未完全铺开,但是教学与管理本就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得学生产生更多的个性化、协作化学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合作创新性。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并不再单一,而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身心素质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判断、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全方位诊断和反馈,这样的评价和判断使得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找到正确的方向。

四、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教育事业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为新时代民办高校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以“德”服人,以“德”待人,民办高校管理者始终将“德”体现在育人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一以贯之,以整齐统一作为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育人模式,而“人工智能”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理念、全新手段去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学生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时,对自身的内涵和价值也将进行不断反思和提升;学校在“人工智能”下,也将能更快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萌.基于人工智能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5).

[2]张烈智.浅谈人工智能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新教育·中旬刊,2018(6):73-74.

[3]李熙.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王瑛.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5]于莎莎.辅导员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9.

[6]石邦宏.人工智能+教育:加速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进程[N].学习时报,2019.

[7]邓跃茂.立德树人的價值内涵与实践路径[Z].民生网,2020.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优势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画与话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下一幕,人工智能!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