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东娅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理解四个选择,提高四个自信的重要任务。同时,《纲要》课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于多种原因,大多医学高校《纲要》课的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高校《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医学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高校培养具有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但是,医学高校的《纲要》课教学存在着教师“填鸭式”灌输教育和学生对《纲要》课轻视的普遍现象,这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未能体现和发挥该课程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距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
一、医学高校《纲要》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未因时而新,教学模式固化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但是,在很多医学高校存在着教师主宰教室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制度的制定和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具体实践中以专制代替民主,一人独享课堂的发言权,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时间和机会被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无意地压制,从而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满足感和自信心。大多数医学高校由于重专业轻思政的传统,《纲要》课教学往往采取传统“大水漫灌”和“填鸭式”知识供给,将整个课堂教学限制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架中,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代培养人才的内涵要求。
“互联网+”时代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亦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青鹿高校智慧课堂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网络精品课等海量资源,但部分教师或思想保守不愿利用或懒于尝试,致使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活力。
(二)思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说理教育,必须具有理论深度,用理论揭示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懂弄通、研几析理,讲清讲透讲精。“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医学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更是肩负着培养国家合格医务工作者重担,但就医学高校的《纲要》课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其不足表现在教学设计主旨不明确,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学生早已在初高中就接触过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缺乏理论深度和高度;课堂表达略显苍白无力,存在教师自说自话、自我感动,学生自玩自乐、自行潇洒的现象,这无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和感染力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金钥匙。传统的《纲要》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即灌输式教学法,医学高校亦主要采取单一的讲授法,这对于课业负担本就繁重的医学生来讲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学生不愿抬头看黑板,只愿低头玩手机,教师自编自导唱独角戏的现象常有发生。《纲要》课既承担着价值观培育、历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担,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未来良医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其教学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中必须采取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另外,当代高校青年身处“互联网+”时代,随便动动手指就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有关《纲要》课的任何信息,但是爆炸性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未经整合加工的,这更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明辨是非并强化认知。无论是出于《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还是出于高校培养人才的价值追求,丰富《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迫在眉睫。
二、提升医学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效果的可选途径
(一)教学理念因时而进,教学模式因势而新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树立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把《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与医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创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纲要》课教学真正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阵地。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模式亦要因势而新。新时代国家和政府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載体,糅合利用不同学习理论、不同技术与手段和不同应用方式,将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有效结合,是实现学习过程中诸多要素之间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达到学习的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例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青鹿智慧课堂等等。
(二)教师教学水平与思政课教育的内在要求同向同行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服务于现实,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是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发力者。首先,承担《纲要》课教学的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师要以“汪洋大海”满足学生的“点滴需求”,在已有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听学生关注的、多看贴近学生生活的、多学感染学生情绪的、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不断更新自身理论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纲要》课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其次,教师要多向专家、教授和知名学者学习,一方面通过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理论来更新自身的理论宝库,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学科交叉引入贴近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情感需求上贴近学生。再次,教师要运用语言的魅力打动学生,做到语言通俗易懂、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循循善诱,让学生忠于课堂、爱上课堂。最后,通过将教学活动转化为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学的进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将更为丰富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嵌入《纲要》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了解更多新知识、新观点和新信息。
(三)教学方法灵活用、常更新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参与《纲要》课教学活动已是势在必行。除常用的精美课件展示外,影视教学的功能也不能被忽视。选择权威且合适的影视剧片段插入课堂教学,通过影视剧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直观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可用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展现巴黎外交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签字的情景,渲染课堂气氛,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这种效果是教师讲解无法比拟的。同时,还可利用其他网络平台如超星学习通、QQ、微信等,教师可将课后练习题发布于如上网络平台,师生既可以在平台上互动,也可以避免教师口头传达时效短的缺陷。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讲解某一段历史或者某一历史人物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事例和一些材料,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进而进行全面的总结。例如马戈尔尼访华事件,教师通过PPT展示马戈尔尼面见乾隆皇帝时的画像以及马戈尔尼本人的回忆语录和乾隆皇帝的书信,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探讨,适时地给予启示和引导,教师要循循善诱学生透过马戈尔尼访华这个事件抓住的中心问题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是什么样的。探究式教学法,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协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探索研究,总结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增强了学生获得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展现,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纲要》课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来择选合适的案例,动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深度解读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也能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其辑思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戊戌维新变法”时可将献身“戊戌变法”的勇士谭嗣同设计为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让了解谭嗣同参与变法的过程,变法失败的情况以及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也可搭配相应地图片或者影像资料。
4.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身非常适用于《纲要》课教学。任课教师要深度把握教学内容,知道在哪一块内容适合设置情景教学。例如在讲五四运动时可设计让学生模拟陈独秀、李大钊的演讲,在讲土地革命时让学生模拟毛泽东的演讲,除演讲外,模拟辩论、诵读经典、历史小剧场表演、唱红歌、新闻播报等情景再现的方式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例如讲解抗日战争时歌唱《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诵读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奋斗中所形成的诗词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带学生亲自参观当地红色革命遗址和基地。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学生可极大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结语
《纲要》课在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轻重,为培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良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进入新时代,医学高校的《纲要》课教学与改革也承担着新的使命,在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时,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纲要》课教学培养良医的目标,怎样创新《纲要》课教学,是新时代医学高校开展《纲要》课必须回答的问题,否则将影响《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纲要》课教学创新发展,提升教学效果,既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更需要进一步研究《纲要》课本身的内在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师生协同探索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9.
[2]王敬东.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央视网,2019.
[3]成岚.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