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严格要求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它们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在转化“后进生”中,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爱”是教育“后进生”的一条主线
对好学生每个教师都很自然地萌发出爱,但“后进生”对爱更敏感。老师对他们的爱,会让他们感受到这是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信任,老师简简单单的一个问候,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让学生感激不已,这些关爱生不仅会为此受鼓舞,感到温暖,而且会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积极向上。教师对他们的爱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人若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则一事无成。“后进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一种落后状态,他们的自卑感强,对别人的批评反应敏感,有些人甚至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对待他们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不能另眼看待他们。相反要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多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有问题要进行个别教育,不要当着全班同学进行批评,也不要在办公室公开批评,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切忌漫骂,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跟他们聊,以理服人,使他们明白人格的可贵,懂得以理律己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关爱生”的身上同样也有很多优点。一些人学习差智力却不差,一些人纪律差劳动却不差,一些人成绩差体育却不差。班主任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在选择班干部时可以选几个有影响力的“后进生”,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每年的艺术节、校运会、节目表演等都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班上的一些日常工作可有意识地找他们负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可创造些机会让他们在班上显示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起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了解学生,叩敲心灵之结,对症下药。“后进生”的形成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如,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教师对他们应有一颗体察入微的心,对他们的言行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每个“后进生”,老师都应该有一个“档案”,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社交、爱好和特长,要抓住他们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为脾气孤僻,性格内向,社交也较复杂;个体户的子女懒散,生活上爱跟别人攀比;家中有老人的学生自理能力差;忙于工作的双职工户子女爱跑游戏机室。我们只有了解他们,才能转化他们。笔者任教班级有位男生小刘,是个很聪明的男孩,给笔者印象很深,他人在学校,心思却在校外,考试都是个位数,不服从教育,经常有意与班干部对着干。在一次大扫除中,他不但不干,反而在教室嬉闹、你追我赶,把同学的一个水杯弄掉在地上,摔破了,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的腿,鲜血直流。笔者带他先到校医室止住了血,再用车载他赶到镇医院,给他的伤口消毒、缝线、敷药。笔者在医院陪伴着他,点了外卖让他吃了晚饭,他边打针边跟他聊了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应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做事做人,不知不觉到了晚上10点多,他的父母在外做生意回来了,笔者才回家。第二天,他回家了,笔者带班上的同学,拎着水果去看望他,每天放学都到他家给他补课,并不失时机教育他,在学校应该怎样做?在家又要怎样做?他几次都被笔者的爱心和诚心所感到,流下感激的眼泪。经过笔者耐心反复地教导,小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听从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在校听从老师的教导,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课,学习自觉,成绩不断进步。在第一学期时,他以平均分82分的成绩跃居全班中游,到第二学期期末的测试中,他以平均分97.6分的好成绩跃居全级同学中的上游。
二、“严”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准则
教师对“后进生”的爱并不单纯是一种母爱。每一位女子都可以成为母亲,但并不是每位母亲都可以成为老师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责任感和理智的爱,要上升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这就是“以严导其行”。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那就是教育方针的培养目标,无论哪一类学生都离不开这个“格”。但另一方面对“后进生”来说,严格必须适度,要符合他们的实际。为了使“格”这个概念更具体化,笔者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制订了一些具体制度,如,考勤、课堂纪律、两操、清洁卫生等制度。根据这些制度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把他们与个人操行和小组评比挂钩。这些制度人人都要遵守,正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对“后进生”某些方面可以放松些要求,如,一些实在无法学习的学生上课时能做到不影响别人那就不错了,一些成績差的学生测验不及格也无需多责备,他们有了小小的进步也要表扬。对于一些社交关系较复杂,有不良习气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不要把不良习气带到班上来,要与同学们和平共处。总的来说,严格的标准是非遵守不可的,否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却因人而异。
对“后进生”的严格要求要始终一贯,持之以恒。严而有恒,严而有方。教育后进生,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恒心。如果一、两次教育就能成功,那就不是后进生。每个人的特点、性格不同,教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一定不能放弃,不管好习惯或者是坏习惯,这些习惯的形成都需要时间,也会出现反复。为了纠正他们的缺点,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因材施教,既要硬又要软,既要紧又要松,既有褒又有贬,在这样的一松一紧的教育中,“后进生”觉得老师要求达到的这个“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当他们到达了其中的一项时,也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在2018年至2019年的学年里,笔者接手的一个班,有一个学生不良习气十分严重,他的衣服总是反着穿,裤脚总是剪破,鞋子总是歪拖着。而且他破坏性极强,到处搞恶作剧,他经常在放学时,跑到自行车车棚里,把自行车气都给放掉。他还经常夜不归宿,家长实在没办法,就只当没有他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笔者并没有放弃教育,也没有过多地苛责他,而是首先从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用母亲般的爱来体贴他、温暖他。多少次为找他,笔者和科任老师一起,跑遍了镇一带的游戏机室、网吧。一次,晚上十点多钟了,这位学生打电话给笔者说,他在东城街某某网吧。笔者放下电话,二话没说,便一家一家网吧去找,找到他时,已是夜里十二点钟了。笔者把他送回家,没有半点怨言。第二天,家长把他带到学校上课,他原本以为笔者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的,但想不到自己搞出这么大的恶作剧,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慢慢地,他的不良习惯改了许多,而每当这位学生有一点进步时,笔者都会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笔者还根据他喜爱踢足球的特点,让他担任了足球队的队长。经过一年的艰苦教育,这个学生的脾气改了不少,和同学们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多分提高到六十多分,后来还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一教育原则可以使我们在帮助后进生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